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

ID:19455973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_第1页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_第2页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_第3页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_第4页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合肥研究院学位委员会于2004年9月26日通过)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人才保障的重任,而培养工作则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文件精神及合肥研究院的具体情况,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科研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合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具体

2、要求如下:(一)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对社会、国家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全心全意为建设现代化祖国而努力。(二)在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核能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运用第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掌握第二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资料的初步能力。(三)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与实

3、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和工作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具有在本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应变能力。8(四)具有健康的体格。二、学习年限(一)已获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定向培养和在职委托培养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五年,个别特殊情况最迟不得超过六年。(二)在学博士生如因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延长学习年限,应由博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部

4、批准备案。每次申请只能延长半年,最多只能延长学制一年。(三)延长学制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导师研究课题支付。三、研究方向(一)等离子体物理(070204)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等离子体物理实验;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微波工程及等离子体物理;生物物理。(二)凝聚态物理(070205)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凝聚态物质的内耗谱学;先进功能材料与物理;纳米结构与纳米体系物理;固体理论与计算凝聚态物理;软凝聚态物质。(三)光学(070207)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激光大气传输研究;激光大气探测研究;大气气溶

5、胶光学特性研究;环境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功能晶体材料制备及物性研究;激光技术及应用;光电信息处理与表征技术;光学辐射定标技术;新型光学遥感探测技术;光学工程及应用。(四)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602)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激光大气传输研究;大气辐射研究;激光雷达大气探测研究;大气参数测量和模式研究;大气气溶胶特性研究;大气光化学;高灵敏大气分子吸收光谱研究;环境光谱学。(五)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8电物理装置结构与分析;脉冲功率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反应堆技术与数字仿真;等离子体与计算机数据采集;低

6、温与超导工程;核技术及应用;强磁场科学与技术。四、课程设置(一)博士生学位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必修环节四部分组成,总学分应不低于19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现代科技与哲学和外语)以课堂教学为主,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二)博士生参加公共必修课程的学习时间,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进行安排。一般应安排在入学的第一学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半内完成。(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由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采取导师指定教材或文献资料由博士生自学、研讨、导师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四)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学习课

7、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学位课程成绩75分以上为合格。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补考,并取消学籍。(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1、公共必修课程6个学分,由研究生部组织教学;其中:英语120学时,4个学分;现代科技与哲学54学时,2个学分;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各4个学分,具体要求如下: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以综述性前沿讲座为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结合研究课题所需阅读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方法等。对于交叉学

8、科、专业的博士生,应补充学习2-3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或专业课。课程的选择应注意与硕士学位课程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并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有所拓宽和加深。82)同一专业、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专业基础课考试,应由导师指导小组统一命题,研究生部统一组织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