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

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

ID:19494799

大小:17.91 MB

页数:123页

时间:2018-10-02

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_第1页
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_第2页
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_第3页
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_第4页
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章细胞骨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要说明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的特点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转导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⑴信号转导系统由三部分构成:①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链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②G蛋白能与GTP结合被活化,可进一步激活其效应底物;③效应物:通常是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的浓度,可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⑵产生第二信使。配体—受体复合物结合后,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cAM

2、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第10章细胞骨架细胞为什么能维持一定的形态?“人”有一定的形态是由于有骨骼系统作为支架。细胞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细胞核:核骨架上皮细胞(红色:微丝;绿色:微管)细胞骨架(cytoskel

3、eton):是指真核细胞中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蛋白质成分构成的一个复合的网架系统。作用:维持细胞一定的形状网络各游离的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有关细胞骨架的发现过程最初人们认为细胞质中无有形结构,但许多生命现象,如细胞运动、细胞形状的维持等,难以得到解释。1928年,人们提出了细胞骨架的原始概念。1954年,在电镜下首次看到了细胞中的微管,但在此时,电镜制片还只能用锇酸或高锰酸钾在低温条件下来固定,在这样的条件下细胞骨架常发生聚集现象,因而被破坏。1963年,采用戊二醛常温固定后,才广泛的地观察到种类细胞骨架的存在,并正式命名为一种细胞器。细胞骨架由以下组分构成微丝(microfilament)

4、微管(microtubule)中间纤维(intemediatefilament)广义的细胞骨架还包括核骨架(nucleoskeleton)核纤层(nuclearlamina)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形成贯穿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外的一体化网络结构。微丝,又叫肌动蛋白纤维,是由肌动蛋白构成的两股螺旋形成的细丝,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单体构成的基本组件形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中间纤维,又叫中间丝,粗细位于微丝和肌球蛋白粗丝之间,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三种骨架系统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种微丝与细胞运动1微丝与细胞运动1微管及其功能2中间纤维

5、3细胞骨架与疾病4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微丝与细胞运动微丝(microfilament,MF)肌动蛋白丝(actinfilament)纤维状肌动蛋白(fibrousactin,F-actin)直径7nm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微丝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bindingprotein)Neuronalgrowthconephotos©Schaefer,Kabir,andForscher,2002.OriginallypublishedinTheJournalofCellBiology,158:139-152.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一)结构与成分肌动蛋白(actin)球状G-actin纤维状

6、F-actin裂缝/极性ATP/ADP结合位点二价阳离子(Mg2+或Ca2+)结合位点负极正极(一)结构与成分直径约7nm扭链肌动蛋白单体组装右手螺旋极性具有裂缝的一端为负极,相反一端为正极微丝是由G-actin单体构成的螺旋状纤维,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装配时头尾相接,故微丝也具有极性,结合ATP的一端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在装配过程中,正极装配较负极快5~10倍。(二)微丝的组装及其动力学特性微丝的体外组装一定的盐浓度(主要是Mg2+),一定的G-actin浓度,ATP,pH>7.0。1条件G-actinF-actinMg2+、高Na+、高K+Ca2+、低Na+、低K+2过程延长期(Elo

7、ngationphase)–正端快,为负端的10倍。成核期(Nucleationphase)–限速过程,又称延迟期。二聚体(不稳定)三聚体(核心形成)平衡期(Equilibriumphase)–聚合速度=解聚速度。p195踏车行为(treadmilling)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微丝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不断添加而延长,负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的现象由G-actin单体的临界浓度决定正极的肌动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