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

ID:19528725

大小:548.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03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1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2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3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4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节耳胀耳闭[目的要求]1.掌握耳胀耳闭的定义、临床特征。2.了解古代医家对耳胀耳闭的认识。3.熟悉耳胀耳闭的病因病机。4.掌握耳胀耳闭的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及其他疗法。注意耳胀耳闭的预防与调护措施。[重点及难点提示]重点:掌握耳胀耳闭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耳胀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毒滞留而致。难点:耳胀、耳闭症状各异,检查所见鼓膜有多种表现形式。视病情选择不同的外治方法。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一、概述1、定义:耳胀耳闭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

2、的中耳疾病。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滞留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致。2、发病特点: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3、现代医学病名:分泌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二、病因病机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风寒外袭,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湿,积于耳窍而为病;若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循经上犯,结于耳窍,以致耳窍痞塞不宣

3、而为病。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外感邪热,内传肝胆,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内生湿热,上蒸耳窍而为病。3.脾虚失运,湿浊困耳久病伤脾,脾失健运,湿浊不化,内困于耳窍而为病。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耳胀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日久不愈,邪毒滞留于耳窍,阻于脉络,气血瘀阻以致闭塞失用,终成耳闭。重点:掌握耳胀耳闭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耳胀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毒滞留而致。附加:病因(1)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

4、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咽部填塞等。此外,腭帆张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2)感染:本病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3)免疫反应: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方逐渐发育成熟,这可能是小儿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复发性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咽炎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附加:病理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气体被粘膜逐渐吸收,腔内形成负压,致使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三、

5、诊断1、病史:耳胀者,多有感冒病史。2、主证:以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耳痛为主要症状。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如机器声、风声。耳闭者,耳内闭塞感,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注意:耳闷:牵拉耳廓、压耳屏、捏鼻鼓气耳闷缓解,不久又复加重。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儿童病人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3、检查(1)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2)若中耳有

6、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呈桔黄色、琥珀色、蓝骨膜,或见气泡。(3)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色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聋。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四、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外耳道异物、耵耳等相鉴别。五、辨证及治疗(一)分型论治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症见:内胀,微痛,耳鸣(风声),自听增强,听力减退,患者常以手指轻按耳门,以求减轻耳部之不适。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检查:鼓膜微红、内陷或有液平面,

7、鼓膜穿刺可抽出清稀积液,鼻粘膜红肿。治则:疏风散邪宣肺通窍方药:风寒偏重者—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外袭者—银翘散加减鼓室内有积液鼓膜周边轻度充血,多为风邪初犯经气痞塞之证。鼓室内有液平、气泡。属中医经气痞塞水湿蕴积。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症见:耳闷,耳微痛,耳鸣如机器声,自听增强,重听。患者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鼓膜内陷,周边轻度充血,或见液平面,鼓膜穿刺可抽出粘稠的积液。治则:清泻肝胆利湿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脾虚失运,湿浊困耳症见:耳闷,日久不愈,听力渐降,耳

8、鸣声嘈杂。可伴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滑或细缓。检查:鼓膜内陷、浑浊、增厚,鼓膜穿刺可抽出积液。治则:健脾利湿化浊通窍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5、鼓室充满积液,鼓膜外凸。此属气滞湿聚。鼓室内全部充满积液,属气滞湿聚型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症见: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甚则如物阻隔,听力明显减退,逐渐加重,耳鸣如蝉,或嘈杂声。舌质淡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检查:鼓膜内陷明显,甚至粘连,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