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

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

ID:19544807

大小:3.39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0-03

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_第1页
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_第2页
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_第3页
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_第4页
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1.1、水文资料21.2、工程地质2三、施工辅助设施及方案确定33.1、栈桥33.2、施工方案的确定3四、施工方案实施44.1、套箱设计与制作44.2、钢套箱拼装54.3、钢套箱内支撑体系安装54.4、钢套箱滑移54.5、钢套箱下沉64.5.1套箱着床后临时固定84.5.2、封底前的准备工作84.6、套箱封底94.7、钢套箱抽水前临时固定104.8、套箱抽水104.9、套箱内支撑转换114.10、清底整平,绑扎钢筋,布设冷却管114.1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11五、设计难点及施工重点115.1、套箱单壁柔性体的确定125.2、导向架设计12

2、5.3、周边砂袋反压12555.4、封底前的清平与抛填片石125.5、导管点布置13六、钢套箱下沉劳力组织13七、钢套箱机械设备配置及材料13八、施工注意事项14九、安全保证措施149.1、组织机构149.2、安全目标159.3、安全保证措施159.4、教育与培训:169.5、现场管理:169.6、安全用电:169.7、防火、防爆:179.8、高空作业:179.9、吊装作业:17十、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810.1、文明施工1810.2、环境保护19附件:1、鹰潭信江特大桥套箱计算书2、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设计图3、水下封底方案5555鹰潭信江特大桥无底套箱施工方

3、案一、编制依据(1)《鹰潭信江特大桥施工图设计》设计文件;(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设计文件;(4)《焊接标准汇编1996》(JTG041-2000)。二、工程概况信江特大桥全长15.982km,管段内长8.78km,在69#~72#墩处采用(72+3×116+76)m连续梁跨越信江。信江为三级航道,水面宽度387.2m,两岸江堤的距离440.9m,河床顶面标高15.45m~17.45m,江面标高23.4m(5月10日测量)。主桥承台尺寸19×19m,高度4m,由14根直径2米的钻孔桩组成。桩基及承台平面551.1

4、、水文资料信江是江西省的五大河流之一,河流呈蜿蜒形,下游的鹰潭市城区河段呈U型;凹岸(南岸)从童家河汇合口以下到老城区地势普遍较高,凸岸(北岸)夏埠地势普遍较低。整个河段河道宽500米左右。有观测资料记载的最大一次洪水洪峰流量,中部弋阳站为11500m3/秒,下游的梅港站为13600m3/秒(1955年)。洪水总量最大的一次洪水发生在1998年6月,梅港站次洪总量多达135亿立方米,洪水历时20天。根据梅港水文站资料,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7.1亿立方米,历年最大年径流量300m3,最小年径流量77m3;历年最大洪水流量13600m3/秒,最小枯水流量10.4m3/秒。

5、信江河流概况及不同频率水文特征为:河床宽度:250-600米;洪水期水深:11-15米;枯水期水深:2~5米;河床构造:砂、卵石等;蓄水常水位:近期24米,远期26米;最大流量:1.22万米/秒;最小流量:9.12米/秒(1971年),保证率为91%;最大流速:2-5米/秒;最小流速:0.065米/秒;平均流速:0.6-0.7米/秒;1.2、工程地质根据核工业部鹰潭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江西省鹰潭市信江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对桥址处的土层情况进行如下归纳概述:55按其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埋藏条件,分别叙述如下:据钻探揭露,场区覆盖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Q4ml)、冲洪积

6、成因的粘性土、砂砾石层(Q4al+pl)组成,基岩归属于白垩世上统砂岩(K2)。各地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①层:杂填土厚1.00~6.4米②层:粉质粘土层厚0~6.2米③层:粉砂层埋深3.4~6.9米,顶高程21.35~26.50米,层厚1.2~5.5米④层:砾砂层顶埋深4.20~10.00米,顶高程16.90~22.20米,层厚1.0~6.20米⑤层:圆砾层顶埋深6.80~13.80米,顶高程15.40~20.05米,层厚1.1~2.9米⑥层:强风化砂岩(K2)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层顶埋深8.10~15.30米,顶层高程12.90~28.60米,层厚1

7、.2~9.9米⑦层:弱风化砂岩(K2)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层顶埋深10.40~22.50米,顶层高程7.3~20.80米,层厚3.00~16.00米⑧层:微风化砂岩(K2)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层顶埋深19.2~34.7米,顶层高程1.55~11.60米,层厚8.1~19.5米三、施工辅助设施及方案确定3.1、栈桥钢便桥自东岸江堤边开始,桥面标高与河堤顶面标高相等。便桥标准跨度为12m,在江中心处按18m跨径设置一通航孔,便桥与主线线路平行,与西岸江堤顺接,钢便桥全长432m(23×9+18+24×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