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

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

ID:19557445

大小:165.50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0-03

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_第1页
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_第2页
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_第3页
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_第4页
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殊类型颅内血肿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殊类型颅内血肿的 诊断与治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刘玉光等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诊断标准与发生率诊断慢性硬膜外血肿的时间标准目前尚未统一1972年Sparacio报告4例慢性硬膜外血肿,其诊断标准为伤后48~72小时;Kach则认为伤后超过3天即可诊断为CEH,按其标准,135例硬膜外血肿,慢性者占17%;Sipos提出的诊断时间标准则为伤后4天,其发生率为14%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Iwakuma根据组织学

2、发现认为以头外伤13天以后为诊断界限;1994年Bradley利用MR对脑出血进行了研究,根据血红蛋白的存在及是否有溶血,在MRI上将血肿精确的分期,他认为出血14天后即可诊断为慢性血肿;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Tatagiba,Grujicic及Zuccarello等人认为以头外伤12~14天以上诊断为CEH最为合理,因为此时显微镜下才能发现血肿有机化或钙化,而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伤后48小时至11天)中,则没有血肿机化这种组织学改变,故Tatabiba及Zucca

3、rello报道的发生率分别为6.9%及3.9%;由于文献中的CEH诊断标准很不一致,因此,各学者报道的CEH发生率也就悬殊很大,在3.9%~30%之间。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年龄与性别1973年Iwakuma报道21例CEH,男17例,女4例;年龄7~61岁,平均25岁;1980年Pazzati复习30例CEH,年龄10~72岁,其中30岁以下占65%,男26例,女4例;1982年Zuccarello报告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9~73岁,平均38岁;一、慢性

4、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1989年Tatagiba复习报告71例,男57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7~73岁,平均30岁,两个高发龄分别为11~20岁占22.5%,31~40岁占21.1%;1992年Kach报道20例CEH的平均年龄为30岁;1999年刘玉光等报道10例CEH,男8例,女2例,年龄12~48岁,平均28.5岁。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病程1989年Tatagiba的8例CEH,病程12~29天,平

5、均24天,他复习的63例,病程12~180天,平均25天;1944年Grant报道1例病程6年的CEH病人;1994年Nagane报道1例病程40年的已骨化及钙化的硬膜外血肿病人,是文献记载中病程最长的1例病人;1999年刘玉光等报道10例平均病程28天(13天至3个月)。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发生机理CEH的发生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机理不同。多数人用出血速度来解释血肿形成过程。Gallegber提出“静脉出血”观点,他认为脑膜中静脉的解剖位置比

6、动脉更易受损。Burres亦发现在CEH病例术中动脉是完好的,因此,他同意这种观点。Iwakuma认为在小儿病例中,帽状腱膜下出血可经骨缝与硬膜外腔相通,这也是形成CEH的原因之一。因为CEH病人几乎均合并有颅骨骨折。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Ford认为静脉出血不能造成硬膜剥离,故他不同意“静脉出血”的观点。Clavel认为血肿的部位是造成CEH的最主要的因素,发生在不常见部位的硬膜外血肿,因这些部位硬膜与颅骨结合比较紧密,不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血肿,他认为用“出血源”

7、来解释CEH的发生是不全面的,因此在相当部分CEH病人术中未发现有明确的出血源。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CEH)硬膜外出血可通过颅骨骨折缝透入骨膜下或帽状腱膜下而减少或吸收。颅骨骨折发生同时造成剥离而发生的渗血,形成CEH,可解释部分病例术中找不到出血源的原因。有人提出外伤性假性脑膜中动脉瘤破裂也是发生CEH的原因之一。Mercado复习14例假性脑膜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硬膜外血肿,均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hronicepiduralhematoma,

8、CEH)Mclaurin及Duffner认为血肿的部位、血肿大小、颅腔容积代偿作用、颅骨骨折及个体耐受差异是CEH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出血源则是次要的。52%~67%的CEH位于额顶部,此部位的出血来源多为静脉窦、板障静脉出血,缓慢出血过程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可因脑脊液的排出而代偿,此处硬膜粘连紧密,不易形成血肿。一、慢性硬膜外血肿(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