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ID:19585691

大小:5.38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0-03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1页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2页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3页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4页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相关问题人民医院影像科脑膜解剖脑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脑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由脑膜血管、静脉窦和板障血管的破裂而引起。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硬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出血。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

2、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的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临床表现硬膜外血肿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其最典型的症状是受伤后立即昏迷,清醒后再次昏迷。血肿对侧肢体出现无力,甚至瘫痪、失语。血肿所在侧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分类按出血来源不同,硬脑膜外血肿可分为两类:1、动脉性硬脑膜外血肿2、静脉性硬脑膜外血肿较少见,如硬脑膜中静脉、蝶顶窦、上矢状窦、横窦和乙状窦、板障

3、静脉出血。导静脉和蛛网膜颗粒破裂也可引起出血;按脑膜外血肿在伤后出现的早晚,可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其中急性占80%以上,亚急性10%左右,慢性较少见慢性硬脑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出现血肿者。一般而言,伤后13天以上,血肿开始有钙化现象即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好发部位与急性硬膜外血肿正好相反,即位于额、顶、枕等处为多,而颞部较少,究其原因,多系颞部血肿易致脑疝,故而病程发展较速。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人用出血速度来解释血肿形成过程。“静脉出血”观点,认为脑膜中静脉的解剖位置比脑

4、膜中动脉更易受损。“血肿部位”观点,认为是造成慢性硬膜外血肿的最主要因素,发生在不常见部位的硬膜外血肿,因这些部位硬膜与颅骨结合比较紧密,不易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血肿。绝大多数的硬膜外血肿伴有颅骨骨折。血肿中心和骨折中心不一致。若血肿跨越中线大脑镰附着部时说明其位于硬膜外。观察颅内血肿需要合适的窗宽、窗位。同样适用于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内可含有气体。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即首次CT扫描时无明显影像异常,但在相隔几小时甚至十多天之后再次CT扫描时,才发现血肿,原因可能是患者头部外伤时存在硬脑膜的出血源,但因伤后脑组织水肿、其

5、他与此形成的血肿及某些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形成了填塞效应而对出血源有压迫作用。但后来采用过度换气、强力脱水、控制脑脊液漏、清除颅内血肿及手术减压等措施,或因全身性低血压的影响使颅内高压迅速降低,突然失去了填塞效应,故而造成硬脑膜自颅骨剥离,遂引起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由小变大,张硬膜外血肿的几个特点:1、出血急,82%为急性;2、血肿较为局限;3、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而中线结构移位相对轻;4、常有骨折并存;5、70%~80%的病人因颞骨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破裂而出血。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下出血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

6、间的出血,因常易聚积而习惯称之为硬脑膜下血肿。根据其受伤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头部受伤后3天以内出现的颅内血肿称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天至3周出现的颅内血肿为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周以上出现颅内的血肿称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主要是颅脑外伤,有的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非损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有

7、关。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常常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另一出血来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但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硬膜下血肿约1/3同时合并有颅骨骨折。范围广泛,可跨越颅缝,但不越过中线。硬膜下血肿形态为弧形、新月形或半月形。硬膜下血肿可位于受伤处,也可位于对冲伤处。而硬膜外血肿都在受伤部位。CT平扫,血肿的密度直接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8、。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伤后血肿多呈新鲜血液或软血凝块,3天内血液凝固,血浆吸收,血红蛋白浓缩。因此,此期均有典型CT表现,主要特点是颅骨内板下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可高达70Hu-80Hu,体积大,也可以表现为双凸形高密度影。出血的密度高低取决于血红蛋白的含量水平。如果患者有严重贫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