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ID:19588612

大小:1.1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03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_第1页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_第2页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_第3页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_第4页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系统定位诊断1锥体系病变的定位诊断锥体外系病变的定位诊断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2第一节锥体系病变的定位诊断3随意运动运动皮层及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下运动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肌肉不随意运动↑(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细胞)小脑系------------┙一、运动系统组成4上运动神经元:中央前回、运动前区、旁中央小叶等处及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及皮质脑干束)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周围神经皮质延髓束→脑神经运动核↑大脑运动皮质→锥体束→↓皮质脊髓束→脊髓前角细胞二、

2、锥体传导路561、中央前回:倒立的人字形(下肢、上肢、口、面)2、内囊区:内囊膝部为皮质延髓束,内囊后肢前2/3为皮质延髓束3、大脑脚:中3/5区为锥体束4、颈髓:从内到外:头→下肢三、锥体束纤维在中枢神经系中各部位的排列78四、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比较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损害部位皮质运动区及锥体束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周围神经瘫痪范围较广泛,常以肢体为主较局限,以肌群为主肌张力增高,常呈折刀样减低肌萎缩无或废用性萎缩明显,早期就可出现肌纤维颤动无可有反射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有无电

3、变性反应无有9五、锥体系病变的定位诊断(一)锥体束病变的定位诊断1、皮质型:单肢瘫2、皮质下型(放射冠):对侧不完全性偏瘫,可伴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3、内囊型:对侧完全性偏瘫,可伴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三偏综合征)4、脑干型:半侧病变:病侧脑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偏瘫双侧病变:病损区脑神经瘫痪,四肢中枢性瘫痪及病损以下感觉障碍5、脊髓型:半侧病变(Brown-Sequard综合征):病变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中枢性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横贯性病变:病变以下感觉障碍、瘫痪(中枢性或周围性)及括约肌功能

4、障碍10(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定位诊断1、前角细胞病变:节段性、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低、肌萎缩、腱反射减低,可有肌纤维震颤,无感觉障碍。2、前根病变:节段性、迟缓性瘫痪,可伴有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常有肌纤维震颤。3、周围神经病变: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与周围神经的支配区相一致。11第二节锥体外系病变的定位诊断12锥体外系:锥体束以外的所有运动纤维的通路的总称。包括:锥体外皮质、有关核团、传导束。主要功能是调节姿势、肌张力及肌肉运动的协调。1、锥体外皮质:又称运动前区。除锥体皮质(即第四区)外。凡能引

5、起躯体运动的皮质均属锥体外皮质,主要是第6区。2、基底神经节:纹状体-苍白球系、红核、黑质及丘脑下核,主要是纹状体-苍白球系。一、锥体外系的解剖生理13纹状体-苍白球系豆状核尾状核苍白球(旧纹状体):对骨骼肌的肌紧张具有抑制作用壳核新纹状体:维持骨骼肌肉的紧张性,各肌群之间的运动协调14纹状体苍白球黑质丘脑底核15二、与锥体外系活动有关的径路1、锥体外系与大脑皮质的联系(1)皮质与纹状体纤维:皮质--尾状核(2)皮质桥脑小脑束:额桥束、颞桥束、顶桥束、枕桥束--桥脑核--小脑(3)皮质丘脑束:皮质--丘脑(4)皮质黑

6、质束162、通过脊髓的主要锥体外系束(1)红核脊髓束交叉交叉小脑齿状核红核脊髓前角细胞(红核脊髓束与同侧的小脑功能有关)经小脑上脚(2)网状脊髓束桥脑上部的网状结构脊髓前角细胞同侧17(3)前庭脊髓束前庭外侧核脊髓前角细胞(与姿势协调有关)同侧(4)四叠体脊髓束(又称顶盖脊髓束)视网膜、枕叶皮质听神经上丘下丘交叉脊髓前角细胞183、锥体外系的环路(1)皮质尾状核苍白球丘脑皮质(2)皮质桥脑齿状核红核丘脑皮质(3)皮质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19三、锥体外系的特点1、其纤维下行途中不经过延髓锥体。2、其作用不直接抵达下运动神

7、经元,经过一系列神经元转换。3、不能引起肌肉的随意运动,而影响肌肉活动的协调及准确性。20四、锥体外系病变的症状(一)肌张力改变:增高、减低、游走性增强或减低1、肌张力增强-运动减少综合征(苍白球、黑质损害时)(1)肌张力:呈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2)运动:减少或少动症(3)姿势与表情:呈屈曲状态,面具脸,情感易激动(4)步态:慌张步态(5)言语:声音低哑,单调,构音困难(6)震颤:呈静止性震颤,多发生于手、足及头部。震颤频率为6-10次/秒,随意运动时减弱或消失,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212、肌张力减低-运动增

8、多综合征(尾状核、壳核损害时)(1)舞蹈症(chorea):为头面部及肢体迅速的、粗大的、无目的的、不规律的、不自主运动。常伴肌张力低,腱反射弱,随意运动时加重,反之减轻,睡眠消失。多见于风湿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和妊娠舞蹈病。(2)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多见于肢体远端,为缓慢的手指与足趾的屈伸与分散的运动,蚯蚓样运动,见于尾状核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