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

ID:19590659

大小:5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3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_第1页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_第2页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_第3页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_第4页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高等教育学论文资助者类型与资助动机对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广西师范学院 付 进【摘 要】基于我国高校资助背景,探讨资助者类型(个人VS.组织)和资助意图(自私的VS.无私的)对大学生感恩、亏欠感、回报和助人意愿的影响。情景短文实验结果发现,组织比个人资助者引发学生更高的感恩和亏欠感;无私意图比自私意图引发学生更高的感恩;感恩与学生的回报和助人意愿均显著相关,亏欠感则与后两者相关不显著。关键词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感恩亏欠感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

2、89(2016)04C-0056-04一、问题提出随着我国加大投入推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以及社会资助的增多,许多贫困生从中获益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生受资助后不知感恩的情况时有报道,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等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这些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对感恩的关注与需求,为此,研究感恩心理的发生机制对当前学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即使受助者承认接受帮助带来自己期望的结果,他们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而可能产生的是亏欠感。那么什么因素影响或决定受助者的感恩还是亏

3、欠的情绪,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的?唯有探明这些问题,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接受了资助却不知感恩的原因。为此,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本研究将采用情景实验研究,探讨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对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当前高校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感恩是指人们接受了某种有价值的礼物或恩惠时产生的即时情绪体验。一般认为,只有当受助者知觉到帮助者是有意提供具有价值的帮助时才会体验到感恩情绪。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个体受助后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有可能是产生的是亏欠感。亏欠感是指个体因别人的帮助而获益所产生的有责任去偿还帮助者的一种情绪

4、状态。过去的研究者常常混淆感恩和亏欠感,当前的研究发现,二者虽同是接受帮助或恩惠之后的情绪反应,但二者是有差异的。首先,亏欠感是基于互惠主义规范做出的,根据平衡—互惠理论,当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恩惠时,受助者可能感到彼此关系的平衡性被打破了,因此觉得应该给予对方回报来恢复彼此的平衡关系。一旦没有回报对方,个体就会觉得亏欠对方。感恩或许也受到这个规范的影响,但感恩大于甚至是超越了“一报还一报”的心理。更具体而言,亏欠感会驱动个体去考虑帮助者所付出的代价,并努力去偿还相等的价值。相反,感恩促使人们感激帮助者,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受助者对第三

5、方的慷慨,表现为感恩的溢出效应。其次,感恩往往是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的,而亏欠感与诸如羞愧、内疚等消极情绪相关;在行为倾向上,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有关,而亏欠感与反社会的行为倾向有关。由此不难推测出,如果大学生接受他人的资助,他们感恩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亏欠感;且在这两种情绪的影响下,受助者可能会产生不同回报和助人意愿。那么在高校资助情境下,什么因素影响受助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情绪呢?一般来说,引发感恩/亏欠感的因素有四个:帮助对受助者的价值或重要性、帮助者的努力或代价、义务、意图。其中,帮助意图能直接预测感恩/亏欠感,被认为是区分这两种

6、情绪的强有力指标:当帮助是无偿的、不要求回报时容易引发感恩;反之则引发亏欠感。然而,这个结论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它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特别是高校资助的情境仍有待检验。据此,本研究预期当资助者持有不求回报、无私的资助意图时,则被试将会更加感恩,反之,期待回报、自私的资助意图则引发更高的亏欠感。此外,帮助者类型也会影响到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根据不同的标准,帮助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许多研究倾向于从帮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关系来区分,并发现个体对父母和兄弟姐妹显示出较少的感恩,而对朋友和陌生人有较多的感恩;在亏欠感方面,日本和泰国的

7、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陌生人的帮助持有最高的亏欠感。此外,Watkins发现当受助者喜欢帮助者时,他们显示多的感恩稍微少的义务感。资助或捐助是一种特殊的帮助形式,在很多情况下,资助者和受助者并非同一时间在场,且二者多数是相互不认识的;但资助者可能是企业或政府等组织,也可能是个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是否有所不同呢?一些证据显示我国的企业组织的捐助更多出于慈善、利他的动机,而慈善的捐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为此不难推测,组织可能比个人资助者引发受助者更高的感恩,虽然没有关于亏欠感的相关文献,但本研究认为,与感恩类似,组织和

8、个人资助者可能也会带来受助者不同程度的亏欠感。综上,虽然感恩研究逐步增多,但感恩的影响因素、感恩和亏欠感差异的研究仍然较少。为此,本研究基于接受了资助后大学生不知感恩的现实问题,探讨中国高校资助背景下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前因和后果变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