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

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

ID:19605563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3

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_第1页
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_第2页
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_第3页
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_第4页
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_第5页
资源描述:

《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在学术上,董仲舒最擅长《春秋》之学,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春秋繁露》考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董仲舒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专治《公羊春秋》。汉景帝期间为《春秋》博士,下帏讲诵,以课徒讲学为业。汉武帝时期,上着名的天人三策,为汉代大一统帝国的统治指明了方向。对策之后,董仲舒先后出任江都、胶西地方诸侯国的国相,尝试将自己的政治理念,落实到地方的治理上。晚年的董仲舒致力于讲学着书,学生中着名者有褚大、吕步舒、殷忠等,后来大多数成为西汉王朝的一些重要管理人才。  在学术上,董仲舒最擅长《春秋》之学,为

2、两汉最着名的公羊学家之一(另一位是东汉后期的何休),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的思想,对于两汉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作用于后世儒学的发展与演变。我们研究董仲舒的思想,正确评说其地位与价值,就离不开对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  一、《春秋繁露》传本的真伪问题  董仲舒的着述,除了传世的《春秋繁露》十七卷八十二篇(中有阙篇)之外,只有《汉书》本传所收录的着名天人三策以及《汉书食货志》所载的《限民名田说》等等(后人曾依据上述的内容,编成《董胶西集》二卷)。他们是董仲舒学说的集中反映,也是我

3、们在今天研究和评述董仲舒儒学思想的根本依据。天人三策与限民名田议的内容比较可靠,而对《春秋繁露》一书的重要性与真实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争论。直到今天,学术界仍有人表示自己的怀疑观点,认为《汉书》中有关董仲舒的记载应该打上折扣,而《春秋繁露》则是一部存在疑问的着作,唯有《史记》才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可信史料(参见张志康《董仲舒建立新儒学质疑》,刊《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3期)。笔者认为,要充分论证董仲舒儒学理论的内容与意义,首先要对《春秋繁露》一书作比较深入的考证,从各方面证实他确实是董仲舒思想的集粹,然后方可进一步讨论其他问题。  我们认为,《春秋

4、繁露》的体例和内容虽然存在着经过后人整理的某些痕迹,但是总的说来,它的确是董仲舒本人的作品,是研究其学说的第一手材料。  第一,从其着录的情况来看,它的基本内容在汉代即已存世并流传,而正式冠以今天的书名,则最迟于初唐时就为公私目录书以及正史有关志典所着录了。考《汉书艺文志》,其《六艺略春秋类》着录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又《诸子略儒家类》着录董仲舒百二十三篇。这充分表明,在东汉中叶,《春秋繁露》一书的名称虽尚未正式出现,但是董仲舒本人有着述传世,而且规模不小,却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汉书》本传尚云:仲舒所着,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5、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繁)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于后世。这条记载,明白地告诉我们,《汉书艺文志》所着录的百二十三篇,原先与传《春秋》者无涉,传《春秋》者自有《闻举》《玉杯》《竹林》《清明》等篇。而且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着述在当时的数量比流传于今的要多得多,其着述在历史上是有严重散佚的。另外,更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汉书》本传中《竹林》《玉杯》等与《蕃(繁)露》为并列关系,而在今传本《春秋繁露》之中,它们之间却成了从属关系,《玉杯》《竹林》《清明》均成为其书中的篇名。  但是到了《隋书经籍志一》里,唐朝初年之

6、学者就明确着录了:《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胶西相董仲舒撰,其卷数且与今所见《春秋繁露》的卷数相吻合。自此以降,历代正史《经籍志》或《艺文志》以及有关公私目录书均有着录,不曾更改。有人所宣称的《隋书经籍志》未见此书名的说法,显然是治学空疏,未曾翻检覆核《隋书》所致(参见张志康:《董仲舒建立新儒学质疑》,刊《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3期),是史实征引上的一则笑话,不足为据。  第二,我们对《春秋繁露》考证研究的结果,可以充分证明其书的真实可信,对它的种种怀疑不能成立。  由于《汉书艺文志》的着录中没有《春秋繁露》数目,而《蕃露》《玉杯》《竹林》《清明》在本

7、传中皆系说《春秋》事得失之书名,而今本则不然,因而使得一些人对其书的真伪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疑虑:故《崇文书目》颇疑之,而程大昌攻之尤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九)宋代《崇文书目》怀疑其书为后人所取而附着:案其书尽八十二篇,义引宏博,非出近世,然其间篇第已舛,无以是正;又即用《玉杯》《竹林》题篇,疑后人取而附着云。  宋代着名目录学家晁公武,在其着作《郡斋读书志》中,对《春秋繁露》一书的形成由来,则无可奈何地表示皆未详。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指出,传本《春秋繁露》一书问题很多:今其书才四十篇,又总名《春秋繁露》者,失其真也。乃知董生之书流散而不全矣。(《

8、六一先生〈春秋繁露〉书后》)程大昌《秘书省书〈繁露〉书后》更是进一步否定了其书传本的真实性。理由是,1)辞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