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非均质性课件

储层非均质性课件

ID:19610019

大小:1.43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8-10-04

储层非均质性课件_第1页
储层非均质性课件_第2页
储层非均质性课件_第3页
储层非均质性课件_第4页
储层非均质性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储层非均质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分类第二节 资料基础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第四节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第五章储层非均质性一、概念沉积建造、成岩演化、构造改造等作用→油气储层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均表现出不均匀变化。测量单元具有规模和层次性→储层非均质性具有规模和层次性标量具有各向同性:非均质性表现为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矢量具有各向异性:非均质性表现为空间分布和测量方向的差异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流体运动及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第一节分类二、分类1、Pettijohn(1973)分类以河流沉积储层为例、考虑储层非均质性规模层系规模:100m级砂

2、体规模:10m级层理规模:1~10m级纹层规模:10~100mm级孔隙规模:10~100μm级2、Weber(1986)分类分类原则:储层非均质性规模+非均质性对流体渗流的影响(1)封闭、半封闭、未封闭断层储层非均质性规模大断层封闭→大型渗流隔板断层开放→大型渗流通道(2)成因单元边界储层非均质性规模较大沉积相边界、岩性变化边界渗透层与非渗透层分界、渗透性差异分界(3)成因单元内渗透层非渗透层带状分布→渗透层带状分布(4)成因单元内隔夹层隔夹层的分布→影响垂向渗流+水平渗流(5)纹层和交错层理层理内部纹层的分布→影响注水开发后

3、残余油分布(6)微观非均质性孔隙规模的储层非均质性(7)封闭、开启裂缝3、Haldorsen(1983)分类(1)微观非均质性:孔隙和砂颗粒规模(2)宏观非均质性:岩心规模(3)大型非均质性:数值模拟模型中的大型网块(4)巨型非均质性:整个岩层或区域规模4、裘亦楠(1992)分类我国油田生产部门通常使用的分类分类角度:储层非均质性规模+油田开发生产实用性(1)层间非均质性层系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层的分布、层组和小层划分(2)平面非均质性砂体成因单元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及非均质程度、渗

4、透率方向性。(3)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段位置、层内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大小、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等。(4)微观非均质性孔隙非均质性指砂体孔隙、喉道大小及其均匀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这些性质直接影响油田开发过程中注入剂的驱替效率。5、储层非均质性综合分类分类原则:1、油田开发生产的实用性;2、储层非均质性的规模;3、储层性质(连续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喉道等)资料来源:岩心观测、实验分析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开发地震。一、岩心观测资料粒度韵律

5、沉积构造夹层分布裂缝特征第二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资料基础二、实验分析资料岩石结构特征岩石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孔隙结构特征成岩特征岩石润湿性、毛管压力、相渗透率第二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资料基础三、测井资料1、层组划分和对比建立层组对比的测井标准层结合岩心、岩屑录井资料进行层组对比2、测井相研究岩类判别沉积韵律判别古流向判别3、储层参数解释储层属性参数:Por、Perm、So、Vsh油、气、水层判别有效厚度划分隔层、夹层解释4、裂缝解释第二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资料基础四、测试资料1、多井试井(标准干扰试井、脉冲试井)单井试

6、井:如钻杆测试、完井试油,井周围的地层平均特性多井试井:井间储层连续性,渗透率方向性等非均质信息2、井间示踪剂测试砂体连通性与流动屏障渗透率方向性评价裂缝指示五、开发地震三维地震垂直地震测井(VSP)井间地震第二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资料基础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孔隙非均质性第三节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砂层间差异→划分开发层系、决定开采工艺的依据→注水开发中层间干扰和水驱差异我国陆相湖盆沉积体系→层间非均质性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层系旋回性分层系数和砂岩密度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层间隔层层间断层、裂缝特征一、层间非均质性1、层

7、系旋回性(沉积旋回性)陆相盆地沉积旋回一般可分为五级:一、二级旋回:标志层―古生物层反映盆地构造演化、沉降和抬升背景上形成的沉积层,旋回间有不整合和(或)沉积相明显变化。地层单元:系、组(含油层系)三级旋回:标准层―稳定泥岩隔层(10m±)代表湖盆水域的扩展与收缩。地层单元:段(若干油层组)油层组:油田范围内厚度稳定、同时具稳定隔层的储层段,适用于开发层系的划分。四级旋回:视标准层―较稳定泥岩隔层沉积条件变化形成的沉积层。地层单元:砂层组砂岩组:油层组的细化。适应于分层开采工艺的实施。五级旋回:隔层分布面积大于小层连通面积同一

8、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微相单元。地层单元:小层、单层三级五级一-二级2、分层系数与砂岩密度分层系数层系内砂层的层数。表示方法:分层系数=平均单井钻遇砂层层数=钻遇砂层总层数/统计井数分层系数↑→层间非均质↑→油层动用率↓→油层开采效果↓砂岩密度垂向剖面上,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