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ID:1963044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4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二三作文总分一、卷面书写(共2分)  1.“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专门作答,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就可得分,相信你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二、积累运用(共23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稍逊(xùn)    分外(fèn)  、罾(zēnɡ)栈桥(jiàn)B、怫然(fú)徒跣(xiǎn)喑哑(ān)     丝缕(1ǚ) C忿恚(fènhuì)休祲(jìn)襁褓(qiángbǎo)折腰(zhé)D风骚(sāo)     济慈(cí).装弶(jiànɡ)踌躇(ch

2、óu)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有条不紊 粗制烂造 惊心动魄 燥动不安 B.无精打彩慷慨解囊 鹤立鸡群 义愤填鹰 C.娇揉造作忍俊不惊凶神恶煞 南辕北澈 D.深恶痛绝 与日俱增 骇人听闻 略胜一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B.赵良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D、“为中华之崛起

3、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C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0A.《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B.在《

4、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谈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C《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5分)(1)发闾左谪戍渔阳(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扶苏以数谏故,(4)置人所罾鱼腹中(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6)故不错意也(7)休祲降于天(8)天下缟素(9)长跪而谢之曰(10)寡人谕矣8.古诗文默写(8分)(1)《沁园春*雪》中描写作者想像中的雪

5、后美景的句子是(2)《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3)《观刈麦》中直接表现劳动艰辛的句子是: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4)《夜月》一诗中“”两句写出了初春的暖气正回归大地,诗句在平实的叙述中寄予了细腻的情致,为人称颂。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坚贞情操的诗句是:三阅读理解(一)古诗赏析(4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6、,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10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文言文阅读(16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7、“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选自《陈涉世家》)(22分)11、《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的巨著  ,它记载了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   ”。(3分)12.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2分)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B.交代起义的原

8、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