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

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

ID:19648024

大小:8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4

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_第1页
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_第2页
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_第3页
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_第4页
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和意义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治理的逻辑转向:地方政府应对抗争的案例分析【摘要】社会运动向来是学界研究的秉要领域,查尔斯?蒂利的抗争政治作为前沿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与现实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将该理论作为解读视角,研究发生在L小区的维权运动,尤其对动员和遣散的机制与过程作出了微观层面探讨,不仅解释了抗争事件的一般规律,更揭示Y地方政府从维稳到治理的逻辑转向,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需求。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抗争政治地方治理维

2、权引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垄断社会资源的格局被打破,单位制控制下的个人逐渐摆脱对单位的依附,走向独立,成为市场化浪潮下原子化的存在。国家控制的削弱和市场体制的建立,改变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给社会力量提供了生长的空间,各种罢工、维权、抗议行动出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更是加剧了社会冲突,使抗争行动发展壮大,口益成为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社会运动理论体系成熟,底蕴深厚,为研究我国当下的社会运

3、动提供了理论借鉴,更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查尔斯?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是H前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的主流与前沿,对中国的社会与现实也有着较强的解释力。本文将以该理论作为解读视角,研究发生在L小区的一起维权运动。通过对该维权运动的动员和遣散机制与过程的探讨,试图说明抗争事件的一般规律,挖掘地方政府的行动逻辑,为地方治理和社会治理谋求创新之道。一、抗争政治“抗争政治”作为查尔斯?蒂利和西德尼?塔罗提出的重要概念,国内对此的研究并不多,但与“抗争政治”相关的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研宄。“为达成某种目的而聚集有一定数量的人群所构成的社会性事件,包括了针对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的

4、、有明确诉求的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请愿、上访、占领交通路线或公共场所等。”[1]邱泽奇的这一对“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比较受到学界的认可,此外,“集体行动”也经常与“群体性事件”混淆使用,比较常见的区分是将“是否专门针对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作为两者的根本特征。[2]赵鼎新在使用“集体行动”时,“集体行动”被赋予了较广范围的内涵:“有许多个体参加的、具有很大自发性的制度外政治行为。”[3](P2)并且认为,集体行动、社会运动、革命在组织化程度、制度化程度、所追求的社会变革的程度这三个维度上有着不同的呈现,且以此作为区分,可以相互转换。[4](P3)综合有关“抗

5、争政治”的这些研究,发现当下学界主要?P注以下主题:动力、动员与组织机制、行动逻辑、协商民主、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等。其中不难发现,这些行动的主体更多的是地方性居民所构成的建立在地域认同感和共享利益(如:保卫居住环境和土地房屋产权)基础上的行动共同体,简称为地域共同体。[5]查尔斯?蒂利和西德尼?塔罗作为西方社会运动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他们用政治过程的方法进行抗争的研究,创造丫“抗争政治”这一全新概念,与传统的理论研究不同,他们将社会运动、革命、集体行动等抗争行为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下进行统一的研究,严格定义了“抗争”、“集体行动”、“政治”等西方社会运动研究常见概念

6、,来进一步说明“抗争政治”,即“发生在提出要求者和他们的要求对象间偶尔发生的、公众的集体的相互作用。它包含三个要素:主体提出影响个体与集体利益的要求,政府作为提出要求的主体、客体或第三方而介入其中,抗争是主体、客体与要求的联系纽带。”总之,抗争政治是抗争、集体行动和政治的结合。[6](P12)二、案例回溯案例发生在S工业园区某D高等教育园区内的L小区,该小区作为高教区教职员工的“定销商品房”,由S市房地产开发存限公司(国有企业)投资幵发。维权运动起因于房价上涨时期,卖方市场的开发商不仅不顾定销房售卖的相关规定违规涨价,而且捆绑销售房价低迷时期滞销的车库。其时居委会

7、尚未接手小区工作,鼎委会也没有成立,化解矛盾的制度化渠道缺失。个体零星的抗争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集体行动,业主们通过在售楼处的游行、示威、静坐等方式,成功逼迫开发商桌面谈判,此时,政府作为第三方正式介入其中进行仲裁。然而,谈判结果尚未明晰,业主们就受到了来自工作单位和公安部门的压力,被威胁退出维权,而后政府补上购房政策漏洞(该小区的房价允许微调,而政府将按比例收取上涨房价的利润),彻底瓦解了维权行动。三、动员的机制与过程在案例中,行动者的机遇不仅归因于开发商捆绑销售的非正义性,而且归因于他们对“法制社会”环境和话语的认可,以及察觉到了“闹大了才能解决”的当前社会的

8、隐秘规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