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

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

ID:19677305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4

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_第1页
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_第2页
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_第3页
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_第4页
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当胡塞尔从理性批判的角度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之后,实际上也蕴涵着哲学主题与根据的变化。西方哲学家不仅意识到生活世界是其哲学研究无法悬搁与回避的一个基本事实,而且将其作为自己哲学探索的出发点。胡塞尔的重要成就之一是以现象学的方法诱发了一种从认识论的视角来建构世界的概念。在胡塞尔之前,笛卡尔、特别是康德揭示了主体或意识是世界的存在何以可能的基础。在笛卡尔那里,普遍的怀疑不仅没有使我们失去什么,反而从“我思”的实在性构建起了“世界的确实性”;而在康德那里,意识作为使经验世界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意识的统一性正好与世界

2、的统一性是同时的。继康德之后,胡塞尔在论欧洲科学危机的文章中,从理性批判的角度引入了生活世界概念。胡塞尔针对当时自然科学客观主义遗忘自我的理想化倾向,坚持认为生活世界是现实的奠基性的层次,并将自然的生活世界引入到先验的发生中来。从“生活世界”出发,胡塞尔所做的努力是“探讨绝对属己和彻底自明的基础,他想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解释日常生活实践和世界经验的内在知识领域,前谓语领域和前范畴领域以及被遗忘的意义基础领域。生活世界的非课题性与奠基性特征,不仅指明了一条揭示生活世界这种意义基础的途径,同时也奠定了科学与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生活世界作为“原初

3、的经验世界的领域”,对科学的划分与科学“理论一逻辑的下层结构”起着“基础的作用”;作为与“纯粹主体相关”的世界,对各种特殊的世界起着整合、“统一的作用”。然而,生活世界作为认识建构的产物,即从具有认知功能的单个主体构造出客体、交互主体乃至整个自然的和社会的世界,不仅重新回到无懈可击的主体性之中,带有主观相对性的特征,而且也遭到了来自现象学阵营内部与外部的哲学家的批评。但是,生活世界所具有的非课题性与奠基性等核心内容则启发了他的后继者并为其所继承和发展。从开端上摆脱认识构造的理论,立足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说明生活世界的原始构成,是继胡塞尔之后

4、哲学家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率先将现象学“面向实事本身”的方法论原则,贯彻于对“此在”生存论的原本性探询中,通过“此在”日常的生存方式,拓展出一片融生命与世界于一体的‘共在”天地。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发挥了海德格尔“在世存在”这一概念,重新诠释了现象学的世界概念,通过个体经验之间的肉体知觉和语言交流,说明了世界不是我思的产物,而是在主体际相互知觉、相互体验、相互作用的关系纽带中,“把极端的主观主义和极端的客观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场”。维特根斯坦、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则分别在《哲学研究》、《真理与方法》、《交往行

5、动理论》等不同的著作中,殊途同归,表达了同一种思想倾向,即将语言作为一种交往活动、一种生活实践的基本形式,以“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的统一,生成人类社会;以语言的问答逻辑,铺陈出“经验生活的整体”;以语言交往行为的X络为媒介,构架起“交互理论的生活世界概念”从而在语言的本体论上的先在性、实践论上的优先性与生存论上的基础性方面说明了生活形式与语言使用、行为实践与世界展现的同构性与统一性,以及生活世界背景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无论当代西方哲学家立足于人的何种生存活动来构建生活世界并形成怎样的哲学理论形态,“生活世界”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理论的构想,而

6、是人的生存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即使胡塞尔从认识论出发来建构生活世界,但他仍坚持认为,生活世界是现实领域,是一个永远为我们预先存在的“具有原初的自明性的领域”。每个实践、每种科学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每个人,或人的群体及其创作物也都隶属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不仅是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唯一实在的世界,因而构成了规定我们确定目标、行为选择边际的“地平圈”,而且它对客观的科学世界、主观的特殊视界具有‘奠基的作用”、“统一的作用”。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界定,以及由之所蕴涵的认识与实践、世界与实践的内在关系,不仅使被传统哲学

7、视为虚无的日常意见和行为的实践成为奠基性的层次,而且为日后哲学家从认知主体下降到实践主体、从先验领域下降到生活世界当中奠定了基础。诚如哈贝马斯所说的那样,生活世界构成的不是个体必须克服其偶然影响的环境,也不是一种把个体当作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包容的容器。“生活世界是日常交往实践的核心,它是由扎根在日常交往实践中的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交往实践既生成又植根于与他人他物打交道的生活世界中,因而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本身所内涵的行为实践与世界展现的同构性、同一性,便意味着‘生活世界背景不是供我们随意驱使的,同样,我们也不能

8、把一切都置于抽象的怀疑之下。和一切非主题知识一样,生活世界所具有的当下而潜在的直接性,不仅赋予我们生存所依赖的背景知识,并且成为我们所处的世界的解释坐标或表现坐标。这种背景知识由共同的言语情境构成了一个中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