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

ID:19680200

大小:1.91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5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_第1页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_第2页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_第3页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_第4页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简称CPR,即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是针对濒死病人最基本、最重要而且最紧迫的医疗急救技术,无论内外妇儿、医生护士或者普遍市民,统统都应该熟练、正确地掌握。心肺复苏的意义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强调黄金4分钟

2、: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改变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生存链中添加第5个新环节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新增两个部分:“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4123根据29个国家的356名复苏专家经过36个月的分析、讨论。对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份科学证据的总结。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2010新2005旧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评估呼吸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更改的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

3、次数对于能否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给予更多的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的减少中断的时间和次数。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2010新2005旧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成人胸骨按下约4—5厘米;婴儿和儿童将胸部按下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或一半生存链的变化2010年成人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培训、实施和团队主要讨论有关指导培训和

4、学习复苏技术的最佳实践、实施生存链以及治疗团队和系统的相关最佳实践方面越来越多的正面证据。进一步强调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心肺复苏流程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判断患者意识--快速检查呼吸--记时间--呼救--摆正体位--解开衣裤--判断颈动脉搏动5-10s--实施胸外按压30次--清理呼吸道,取义齿--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次--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效果按压部位手法胸骨中下1/3交

5、界处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扣离开胸壁,只以掌根接触按压处,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使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手掌不能离开患者胸部。开放气道的方法1.【仰头举颏法】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必要时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开放气道的方法2.【仰头抬颈法】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压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气道开放。开放气道的方法3.【双手抬颌法】病人平卧,抢救者用双手

6、从两侧抓紧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网站即可打开气道。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以下颌上提为主,不能将病人头部后仰及左右转动。注意,颈部有外伤者只能采用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不宜采用仰头举颏法和仰头抬颈法,以避免进一步脊髓损伤。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送气时捏鼻,呼气时松开,见胸廓抬起即可,送气量400-600ml复苏的有效指征1.按压时能扪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以上。2.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散大的瞳孔缩小。3.吹气时胸廓上抬,可恢复到肺泡呼吸间或有自主呼吸。4.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射或挣扎。5.有尿。6.心电图波形有改变。复苏终止指

7、征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暴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注意事项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3按压放松比1:14按压和人工呼吸比30:25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6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7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