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

ID:19718565

大小:9.6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05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_第1页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_第2页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_第3页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_第4页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成都平原区域概况成都平原位于川西盆地西部,又称盆西平原,介于龙泉山,龙门山和邛崃山之间,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成都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土地开发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高代90%以上,土地垦殖指数达60%,自然植被多被栽培植被取代。成都平原栽培植被主要为粮经作物,如粮油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玉米灯,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农作物中稻谷播种面积最大,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0%左右。其次为小麦,为15%左右。最近几年,油菜籽,药材类,蔬菜等的播种面积及其比

2、例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土壤肥力评价就是评判和鉴定土壤肥力的高低。随着土壤肥力概念外延扩展,其评价指标也发展到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环境条件等在内的综合性指标。而决定评价结果准确性地有取样技术,指标选择和评价方法等。成都平原土壤肥力评价过程与结果1.样品采集与分析方①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研究过程中综合考察了研究区域内各县市平原区面积、土壤类型差异和平均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耕地产出比等可能影响土壤肥力变异的因子。用全球定位系统记录样点坐标数据,于2002年9~10月在成都市郊、郫县、温江、双流、邛

3、崃等16区(县市)采集土壤样品3086个。②室内分析方法土样风干、过筛后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土壤肥力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样区土壤环境特征,你别选取了物理,化学和养分等不同类别评价指标11个。见下表②单项肥力权重系统测定本研究采用相关系数法来确定权重系数,计算步骤为:a求单项肥力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构建相关系数矩阵。b求某项肥力指标之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并根据该平均值占所有非礼指标相关系数平均值总和的比值,作为该单项肥力指标在表征土壤肥力中的贡献。不同肥力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常见表土壤肥

4、力评价指标权重系数③土壤肥力评价过程本研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成都平原土壤肥力单因素与综合评价。1.单因素评价确定各评价因素对作物的作用方式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性与限制性而划分量值,因研究区域其种植制度与轮作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可以通过对评价因素与作物生长相关关系的分析。评价因素指标与产量呈“S”曲线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评价因素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而低于或高于此范围的指标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变小,属于此类状况的评价因素有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等,在建立隶属函数是可以近似为半梯形分布。②评价因素指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

5、系,如PH、黏粒含量等。此类评价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都有一个最佳适宜范围,超过此范围,随着偏离度的增加,对作物生长越不利,甚至达到某一值作物不能生长发育,土壤PH、黏粒含量等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在建立隶属函数式可近似为梯形分布。综合评价科学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必须同时考虑到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但目前常用的一些评价方法都很难做到,而模糊数学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4.土壤肥力因子及综合指数的描述统计分析对土壤有机质、容重、物理黏粒、PH、CEC、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正态分布,物理

6、黏粒含量、微团聚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呈偏态分布,但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在研究的土壤要素中,速效钾的变异系数最高0.54;其次是速效磷,微团聚度分别是0.45、0.28,PH、容重变异系数较小,分别是0.09、0.18.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异系数较大的原因,除了分散经营包括各区域化肥尤其是钾肥用量的差异所造成的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性外,还与作物秸秆还田的程度与成土母质不同有关;PH、容重变异系数较小与成都平原内耕作制度类似等因素有关。各指标中峰态数最大的为全钾(2.13),最小的为PH(0.02),

7、偏态数最大的为速效钾(5.98),最小的为微团聚度(0.05)。(三)结论与讨论 运用相关系数法、模糊数学法、随机过程理论等方法技术,开展了成都平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主要评价结果如下。土壤肥力状况总体水平较高,个别指标呈退化趋势与1982年相比,成都平原土壤有机质、大多数养分含量上升,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上升,由0.37升至0.44。单因素评价结果显示,成都平原整体土壤质量状况良好,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及相关土壤养分等级整体趋向良好,CEC也有明显的上升,容重、微团聚度等物理性质略有下降,土壤PH下降明显。2.随机过程理论

8、在土壤肥力要素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3.土壤肥力水平提升建议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区施肥与田间管理措施基本一致,容易导致土壤肥力因素单一性变化持续,使土壤难以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不利于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施肥中化肥种类比例不合理,过多地施用氮肥,极易引起地下水与作物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和土壤酸化。成都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提高,但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今后耕地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