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

ID:19761923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_第1页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_第2页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_第3页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_第4页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视野下我国消费伦理探析摘要:弗洛姆通过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产生原因、现象以及后果,期待建立一种充分重视人类生存的价值理念,实现一种人道的消费方式。他的这一理念,对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走出消费异化的伦理困境,需要确立自主性的、讲求责任与关怀的消费伦理观。  关键词:弗洛姆;消费异化;消费伦理  :F014:A:1006-4117(2012)01-0215-02    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以规范人道主义的人性论为立论基础,通过揭露出资本主

2、义社会消费异化的产生原因以及分析一些表征性的现象,揭露了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后果,期待建立一种充分重视人的生存的价值理念,实现一种人道的消费方式。弗洛姆在充分肯定了人类将消费行为作为追求幸福的手段,同时也尖锐的批判资本主义消费异化导致的人的异化的严重后果,并且从自然生态的角度,评析了一下消费异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性的毁灭,以及从人类道德的角度对消费作出了强烈的谴责。在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当今世界,深入研究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  从

3、本质上说,消费的目的是对需要的满足,而生产又是为了满足消费。也就是生产——消费——需要。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消费由一种满足生活需要的手段变成了促进生产的手段,这种颠倒带来的不仅仅是顺序上的简单改变,而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生产者生产产品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满足消费者对该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考虑如何通过生产最大程度的获得交换价值,进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剩余价值。这样的思维,使得生产者不再奉行顾客为上帝,以顾客的需要为自身发展的要求,而是想尽各种方法来使其生产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这样就使生产忽视了人

4、类健康生存的需要,单纯的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不考虑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单纯通过广告使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的方式,短时间内会使生产者手中的商品变成消费者手中并不需要的产品。不难想象,如果长此以往,消费者的消费会行为严重背离了自己的需要,完全的按照生产者预先设计的消费方式进行。在此我们会发现,这种生产与需要相背离,会导致消费与需要相背离,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是变成了生产者获得最大利益的手段,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二、当前我国的消费异化表征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

5、不需要通过定量的粮票、肉票、油票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当代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多了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但是正是面对着如此多的诱惑,很多消费者被推向了消费异化的深渊。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消费机制的转变  在我国实行的三十年市场经济时期中,在体制和理念上都有很多转变,目前在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消费促进生产,这就使得鼓励消费者消费成为一种必要。我们从一些政策的出台上也能看到,鼓励信贷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一种流行。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

6、要,而是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市场经济就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生产经营者追求的是不断将生产的产品变成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品。而消费者在鼓励消费政策的指引下,就不可避免地犯冲动消费的错误,从而加大自己的生活压力,进而导致消费异化的产生。正如弗洛姆所说,“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1]。  (二)企业的营销策略让人们难以自制  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企业会使尽浑身解数来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结果导致铺天盖地的广告

7、,生产者通过广播、电视、X络、报纸等媒体发布形形色色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广告,消费者在诱惑面前,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商家预想的模式感性消费。结果促成了为消费而消费的消费主义观念的形成。本质上说,消费主义的消费是一种非自主性消费,即“消费行为并非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诱导或强迫,正因为行为本身是非自主性的,因此,这里就不存在丝毫的责任意识。”[2]马尔库塞也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人们表面上过着一种安逸的生活,但实际上只是获得了“虚假的满足”,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和屈从于舆论、广告、大众文化等“控

8、制的新形式”的控制和操纵,被迫接受强加的“虚假的需要”。  (三)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为消费异化推波助澜  消费者消费异化一旦形成,就会陷入永不满足的欲望中。现在,生产力水平早已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消费已经变成了人们相互攀比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消费品的占有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很多人甚至认为,一些奢侈品的拥有是显示自身价值的手段。这样的观念,使得那些自认为拥有着极高身份地位的消费者成为了消费品的奴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