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及川端康成

废名及川端康成

ID:19770168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6

废名及川端康成_第1页
废名及川端康成_第2页
废名及川端康成_第3页
废名及川端康成_第4页
废名及川端康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废名及川端康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废名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的比较《桥》与《雪国》分别是废名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而此二人都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濡染,并且都有遁世思想,这使得两部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人物的命运,人物之间的关系,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对人物的描写技法,故事的环境氛围烘托,作品隐含的思想内容分别作出比较,得出两者东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和相似。关键词:《桥》《雪国》东方文化1,相近的时代背景《桥》是废名先生的重要作品,以其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意境在现代小说史别具一格,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破天荒”的作品。废名的小说语言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正如废名自述的那样“我写小说乃很像古代的陶潜,李商隐写诗”“就表现手

2、法,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废名的小说多以未受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冲击的封建宗法制农村为背景,展示的大都是乡间的老翁妇人和小儿女的天真善良的灵魂,《桥》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它是幻想中的一个乌托邦,这里的田畴,山,水,树木,村庄,阴,晴,朝夕,都有一层朦胧的色彩。《桥》是一部回归传统的作品,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是相违背的,当时的社会主流作品侧重于刻画救亡和启蒙,具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考虑到受众的因素,文学作品大都倾向与大众通俗,在语言形式和文学作风上更多的受到西方的影响。而废名却主张文学与现实利益的无涉,主张回归文学审美的本身。对古典意向的巧妙借用,注重意境的生成,返归传统的题材,

3、都显示了废名的异质性,他走的是一条令读者感到陌生的道路。而《桥》写于30年代初,正好与《雪国》诞生于同一时期。川端康成是非常执着于传统文化的,他的创作在吸收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基础上展现了日本民族传统主义所特有的物哀情调,风雅和幽玄之美以及虚无主义思想,他的小说有着悲与美交织的独特风格,反映了一种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民族文化情节。《雪国》也正是受到《源氏物语》的影响,川端康成曾说:“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正成为日本美的源流,30年代初,日本正受到欧风美雨的洗礼,传统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而川端康成自觉成为一个日本式作家,《雪国》中的幽玄精神,对自然四季的描绘,无不源于传统文化。相

4、似的时代背景促使二者之间相近的东方文化品质。1,以意境烘托人物形象及其诗化风格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已经是传统的东方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小说本是叙事性的体裁,但是由于意境

5、的采用,二者都显示出浓郁的抒情性。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二人皆注重意境的生成。借助外在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达到情景交融。例如《桥》只是由四十三篇独立成文的山水小品连缀而成。几乎每一篇都营造了某种“美化的境界”,表达了某些“诗意和内蕴”:或是山林美景的钟灵毓秀,或是风俗人情的朴讷,或抒写对人生命运的感念与超脱,或表达对世间万物的兴会与参悟。它们连贯一气,又共同营造了一种镜花水月般令人神往、令人忧伤的如烟似梦的境界。《桥》中的意境营造:“实在他自己也不知道站在那里看什么。过去的灵魂愈望愈渺茫,当前的两幅后影也随着带远了。很象一个梦境。颜色还是桥上的颜色。细竹一回头,非常之惊异于这

6、一面了,“桥下水流呜咽,”仿佛立刻听见水响,望她而一笑。从此这个桥就以中间为彼岸,细竹在那里站住了,永瞻风采,一空依傍。虽然描写的是日常生活,却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具有彼岸色彩的空灵之美。而《雪国》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对事物的感觉,川端康成擅长把握给他一霎那的感觉或意象,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感觉,在他那里都能生发成一个有声有色的艺术世界,开篇的暮景之美和收尾的银河,这些都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事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觉,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升华。例如“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

7、,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这景色有次获得寓意和象征。人和环境交融为一体,人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托。意境含蕴丰富,充分体现古典诗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美学追求。古典文论将意境分为“如在目前”的实境和“见于言外”的“虚境”,虚境则是由实境开拓诱发出的丰富的审美想像空间,它是意境审美中最关键最实质的部分,也是评品意境格调高下的首要标准。二者的意境创造就充分注重虚境的挖掘与开拓,造成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