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与老杜诗

稼轩词与老杜诗

ID:19824186

大小:7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6

稼轩词与老杜诗  _第1页
稼轩词与老杜诗  _第2页
稼轩词与老杜诗  _第3页
稼轩词与老杜诗  _第4页
稼轩词与老杜诗  _第5页
资源描述:

《稼轩词与老杜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稼轩词与老杜诗一在文学史上,唐诗与宋词双峰并峙,相映生辉。研制词史者为了便于描述宋词的成就,往往拿宋词与唐诗的名家来两相对比。杜甫享有“诗圣”和“集大成”的盛誉,并被公认为唐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于是词论家纷纷将自己心目中的宋词首选人物比拟为杜甫。这种做法本来无可厚非,不过我们知道,宋词之于唐诗,发展轨迹不同,思想内容、风格意境及艺术手段等更是迥然而异,论者若只执其一端,而不作全面衡估,就难免方枘圆凿,甚至闹出笑话。比如前代词话家曾将柳永、姜夔、王沂孙、周邦彦等人与杜甫相提并论,这便让人感到比拟不伦。因为这些词人虽然各有其长,各有某

2、一点与杜甫相近,但从总体来看,他们与杜甫显然“不般配”。也有论者将苏轼词比为老杜诗(见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但苏轼的个性与词风,无疑更像李白。以苏拟杜,同样牵强。笔者以为,综合思想内容、胸怀气度、艺术境界及风骨体制等重要方面来进行比较,在宋词诸名家中差堪与杜甫并肩而立的,只有号称“词坛飞将军”的辛弃疾。辛词的成就,震烁古今。但前代论者每每囿于“词以婉约为宗”的狭隘观念,虽然不得不承认辛词的艺术成就,却硬要目之为“别派”,而不愿将辛弃疾置于宋词发展枢纽的地位来考察。以故近代以前,大致无人将辛词与杜诗并提。今人首次将辛拟杜的是缪

3、钺先生。他写于40年代的《论辛稼轩词》一文,在说明了成为伟大作家应具之条件后指出:“宋词之有辛稼轩,几如唐诗之有杜甫。”(详参《诗词散论·论辛稼轩词》)1986年,缪钺先生在为钱鸿锳《周邦彦研究》一书所撰《序言》中,重申旧议日:“关于‘词中老杜’,我私意认为,辛弃疾似乎更合适一些。”对于缪先生的这一见解,笔者极为赞同。不过缪先生的着眼点在于说明宋词有稼轩略同唐诗有杜甫,本文则打算深入内层,从文学师承的角度说清这么一个问题:稼轩与老杜既然可以并称,那么他们在思想宗尚、创作精神及作品风貌等重要方面究竟有哪些相合或相通点?作为词中巨龙

4、,辛弃疾在创作上曾转益多师,但就中学杜甫较多,用力较勤,因而一部稼轩词集明显地呈露杜诗风貌。近年论者颇为注意辛弃疾如何师承前代作家的问题,论证他与庄子、屈原、陶渊明等人的渊源关系的文章时见发表,而关于稼轩词与杜诗是否有关联的讨论尚付阙如。事实上,杜甫对于辛弃疾文学创作的影响,绝不次于以上诸人。袁行霈先生的《辛词与陶诗》(《文学遗产》1992年第1期)一文对稼轩学陶论述颇精详。其中提到:全部稼轩词中,“吟咏陶渊明、提及陶渊明、明引陶诗陶文、暗用陶诗陶文者,共60首,将近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十首词里就有一首词涉及陶渊明”。笔者细检

5、辛词之后统计出:在629首辛词中(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收626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补3首),隐括杜诗或融化杜句者,竟达140首之多,超过五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四首半词中就有一首用了杜诗。杜诗对辛词之影响亦大矣哉!也许有人会说:宋人填词,好用唐诗成句,辛之用杜,亦循此例,“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抗金武将辛弃疾与“白头吟望苦低垂”的文弱诗翁杜甫之间,能有多少共同之点?焉能以辛词多用杜句来说明后者对前者影响巨大?笔者认为:唐诗那么多名家,稼轩取杜独多,这本身就表现了一种思想倾向和艺术趣味,而不单纯是文字技巧问题。更何况,具体分析辛

6、词学杜用杜的若干例证,不难发现杜诗对辛词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由于这种广泛深入的影响,辛词成为宋词中杜诗色彩很浓的一家。下文仅撮其要者试作一些探讨。二辛弃疾和杜甫这两位异代作家之所以值得并称,首先在于他们有共同的思想信仰和相近的政治胸怀。试将他们的政治抒怀之作对读,不难发现这两位相隔四百多年的伟大作家的思想真如桴鼓相应。杜甫的一生,始终以儒家思想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清人刘熙载说:“太白早好纵横,晚学黄老,故诗意每托之以自娱。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艺概·诗概》)现代学者程千帆、莫砺锋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杜甫所接受的影响“主

7、要来自早期儒家思想即孔孟之道,而且主要来自孔孟之道中的积极因素”。(《杜诗集大成说》,《被开拓的诗世界》,第11页)辛弃疾虽是才兼文武的将军,他的策论和词作中时时流露出一些先秦兵家的气息,并还有少许纵横家的色彩,但占据他思想信仰之主流的,却无疑是孔孟的学说。拙着《辛弃疾词心探微》中曾论证:辛弃疾在罢官隐居期间虽然力学老、庄,但老庄思想始终未在他头脑中扎下根,他终生服膺的,还是儒术。试读他自剖心迹的绝句《读语>孟>二首》: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屏去佛经与道书,只将《语》《孟》味

8、真腴。出门俯仰见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这样的语言,和杜甫诗中一再欣然自称“儒生”、“老儒”、“腐儒”及《进雕赋表》中“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云云,何其相似乃尔!事实上即使单从辛弃疾的交游上也可看出他崇儒的倾向。我们知道,辛弃疾在南宋士大夫中,和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