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

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

ID:19857815

大小:1.86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07

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_第1页
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_第2页
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_第3页
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_第4页
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_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与妊娠有关的疾病,来源于胎盘的滋养细胞。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中葡萄胎属良性病变,而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属于恶性病变。3).腹痛葡萄胎增大迅速,子宫急速膨胀,可引起下腹胀痛,或子宫收缩以排出宫内容出现腹痛,或卵巢黄素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可出现急性腹痛4).妊娠呕吐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增生的滋养细胞产生大量的HCG,因此呕吐比正常妊娠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且症状重.并在妊娠早、中期出现

2、妊娠晚期妊高征征象(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甚至发生心衰和子痫。自然转归葡萄胎在排空后血HCG稳定下降,平均9周降至正常,最晚14周持续性葡萄胎葡萄胎完全排出后3个月,HCG持续阳性.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mole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因具有恶性肿瘤行为,有较大的破坏性,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它与良性不同,可穿破子宫壁,引起腹腔内大出血,也可侵入阔韧带内形成宫旁肿物,转移至阴道、肺,甚至脑部可导致病人死亡。绒毛膜癌绒毛膜癌(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滋养细胞失去

3、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而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不仅造成局部严重破坏,可转移其他脏器或组织,以致病人迅速死亡。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发生比率约2:1:1,少数发生于宫外孕之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可见绝经期妇女。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流产足月分娩宫外孕一、病理侵蚀性葡萄胎子宫肌壁内可见大小不一的水泡状物,当病灶接近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可见紫色结节.镜下可见肌层内有绒毛结构,滋养细胞增生及分化不良。绒毛膜癌大体观肿瘤位于肌层或突向宫腔甚至穿破浆膜,暗红色,伴出血坏死镜下:增生的细胞滋养

4、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大片地侵犯子宫肌层及其血管,两种细胞比例不一,排列紊乱,伴出血坏死,无正常的绒毛构型。可见绒癌与一般的癌肿有很大区别,它没有固有的结缔组织间质细胞,也没有固有的血管。二、临床表现无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1.阴道流血在葡萄胎排空后,流产或足月产后,有持续的阴道不规则出血,量不定,或月经恢复正常数月后又反复流血。2.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一般排空后4~6周子宫恢复正常大小3.卵巢黄素化囊肿可持续存在,4..腹痛若肿瘤已穿破子宫,则表现为腹痛、内出血症状。黄素囊肿如扭转可导致腹痛。5.假孕症状转

5、移性滋养细胞肿瘤主要为绒癌,通过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80%),其次为阴道(30%)、盆腔(20%)、脑(10%)、肝、肾,因滋养细胞主要破坏血管,各转移部位的共同变化是局部出血1).肺转移:多有咳嗽、咳痰或反复咯血胸痛。2).阴道转移:病灶多位于阴道下段的前壁,因为宫旁静脉逆行性转移所致,紫兰色结节破溃可致大出血3).肝转移:4).脑转移:多继发于肺转移后,是绒癌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病程分3期:a)瘤栓期:脑组织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b)脑瘤期: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偏瘫、抽搐、昏迷。c)脑疝

6、期:常见的死亡原因。5)其他转移三、诊断临床诊断葡萄胎排空后,产后、流产后,阴道有持续性不规则出血,出现转移灶的表现,应考虑滋养细胞肿瘤,结合HCG等可以确诊。葡萄胎后1年以上发病者产后、流产后就应想到绒癌。。半年至一年内发病则可有侵葡和绒癌之可能。葡萄胎排除后半年内,考虑侵葡。辅助检查如下:1.血β-HCG测定9周4周脑脊液2.B超3.X线胸片4.CT.MRI组织学诊断主要鉴别为组织学,在子宫肌层或转移灶中看到绒毛结构,则为侵葡;绒癌则无绒毛结构。如果原发灶与转移灶不一致,只要见到绒毛结构,就可以诊断侵蚀

7、性葡萄胎四、鉴别诊断f五、临床分期为了便于说明病变发展程度,在诊断中还必须作出临床分期,我国是北京协和根据多年临床资料而提出的一个临床分期,实践证明有一定价值。总分≤6分者为低危,≥7分者为高危。治疗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化疗1.药物选择: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5-Fu.KSM.疗效好,副作用轻,常为首选药物。MTX疗效虽好,副作用重,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用。5-Fu对肺、生殖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疗效好,可静滴和局部用。KSM对肺转移较好。MTX可供口服、肌注,动脉、静脉及鞘内注射,适

8、用于胃、肝、脑转移者。2.用药的剂量:为要获得满意的疗效,对药物的用量必须达到病人最大耐受量,尤其第一第二疗程更为关键。3.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用药途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静脉给药后药物即通过右心入肺脏,肺组织受药量最大,其他组织需由肺再回左心经大循环分散,受药量偏小。因此肺转移者最好静脉给药。口服药物适用于消化道及肝转移,颈内动脉给药适用于脑转移,鞘内注药用于脑及脊髓转移病人。4.联合用药:低度危险病人通常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