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

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

ID:19870641

大小:4.51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0-07

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_第1页
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_第2页
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_第3页
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_第4页
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MitralValveAnnuloplasty2美国胸心外科协会(STS)MVR/MVP手术死亡率统计 (1994-2003)二尖瓣成型可以避免二尖瓣置换术后出血栓塞机械瓣失灵等很多并发症,可以保持心室生理性结构有利于心功能恢复3二尖瓣成形手术技术探讨国内外二尖瓣疾病的病理类型的差异二尖瓣环解剖结构的特点人工瓣环成形技术的发展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成形技术4国内二尖瓣疾病的病理类型特点5美国多个研究中心二尖瓣疾病的病理情况WilliamF.Northrup,TheJournalofHeartValveDisease2003;12:14-246中

2、国和美国二尖瓣疾病的病理原因分布7国内二尖瓣疾病病因构成趋势变化8二尖瓣不同病理改变时的成形机会二尖瓣不同部位成形的机会9二尖瓣装置不同部位在不同病理改变下的变化2021/9/910二尖瓣环的解剖结构特点11二尖瓣环解剖Mitralannulusanatomy二尖瓣环分为前瓣环和后瓣环。前瓣环约占整个瓣环的三分之一(1)左纤维三角---位于二尖瓣前叶与主动脉左冠瓣的接合部(2)右纤维三角---是房室膜性间隔,是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根部的交合点,而且也称之为心脏中心纤维体。12二尖瓣瓣环的纤维不连续性DisconnectionofmitralannulusA:二尖瓣

3、环全部为纤维成分组成B:二尖瓣环仅左右纤维三角为纤维成分组成C:二尖瓣环的纤维成分非对称性缺失D:二尖瓣环的纤维成分间断对称性缺失13二尖瓣瓣环的立体动态结构Dynamicstructureofmitralannulus二尖瓣环呈马鞍型(或D型或肾型),水平和垂直面均可以运动和形态改变,瓣环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约为0.75。鞍型瓣环的最高点位于二尖瓣前环中点,二尖瓣环水平方向后瓣环在心脏收缩期移向前环而舒张期远离二尖瓣前环。14二尖瓣环垂直方向,瓣环整体在心脏收缩期移向心尖方向,舒张期移向左心房方向。二尖瓣瓣环的立体动态结构Dynamicstructureofm

4、itralannulusEndsystoleEnddiastole左心房(LA)左心室(LV)15二尖瓣瓣环形态与功能临床意义Clinicalsignificanceofmitralannulusanatomy前瓣环形态和长度改变不明显,后瓣环缺乏纤维条索而薄弱,并且是瓣环不完整现象的主要表现区域,是二尖瓣瓣环扩大的主要部位.进行瓣环成型时主要为后瓣环的矫正PosteriormitralannulusenlargemoreobviouslythananteriorannulusandmustberepairedLefttrigonemarkerRighttrigon

5、emarker16前瓣环为主动脉左/无冠瓣环的延续,成型时此区域人工瓣环应用并非完全必要,使得应用C形或条带(band)瓣环成为可能。另外要注意缝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主动脉瓣。Anteriorannulusisclosetoaorticvalveandrelativelyfixed.Noneedtofixitagainandshouldnotinjuretheaorticvalve.二尖瓣瓣环形态与功能临床意义Clinicalsignificanceofmitralannulusanatomy二尖瓣瓣环形态与功能临床意义Clinicalsignificanceofm

6、itralannulusanatomy后瓣环近前交界处有左回旋支紧邻。左冠脉优势者旋支与后瓣环的间距约为3~6.5毫米,平均4.1毫米;右冠优势者二者间距为6-11.5毫米,平均8.5毫米;手术进针时应该注意防止旋支及其伴随静脉或冠状静脉窦的损伤。PosteriorannulusisclosetoLCXandbecarefulnottoinjureit.左冠优势型患者,左回旋支粗大,距房室沟非常近,术中易损伤。箭头所指,可见后叶楔形切除、人工瓣环植入术后,回旋支显影中段。19A.术前冠脉造影B.术后冠脉造影20二尖瓣瓣环扩大二尖瓣瓣环钙化Mitralannuluse

7、nlargementMitralannuluscalcification二尖瓣瓣环的病变Mitralannuluspathology21有效瓣口面积二尖瓣前后叶完全开启时的瓣口直径小于二尖瓣环的直径,则二尖瓣的面积与二尖瓣环面积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称为有效瓣口面积,表明舒张期通过二尖瓣左房血流的截面积;后者则为潜在瓣口面积。有效瓣口面积与潜在瓣口面积二者比例约为1:1.5~1:2.2。正常人的瓣口面积约为4.0~6.0平方厘米.22二尖瓣对合面积二尖瓣前后叶粗糙部对合面积,在正常情况下约占瓣叶总面积的20%-40%,是二尖瓣体完成闭合功能的主要部位。不同原因的二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