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丹霞地貌

大美丹霞地貌

ID:19911339

大小:1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7

大美丹霞地貌_第1页
大美丹霞地貌_第2页
大美丹霞地貌_第3页
大美丹霞地貌_第4页
大美丹霞地貌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美丹霞地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美丹霞地貌来源:[《气象知识》2011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3/12/20]     2009年1月,我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贵州赤水、湖南新宁崀(làng)山、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泰宁金湖、江西鹰潭龙虎山、浙江江山江郎山等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成“中国丹霞”项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2010年8月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与会评委一致同意将“中国丹霞”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申遗工作获得圆满成功,使人们对丹霞地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丹霞地貌是什么模样     丹霞

2、地貌与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一样,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独特的地貌,而要数最瑰丽的地质景观,莫过于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的岩层呈红色或为夹杂着褐、紫、橙、褐黄、灰紫、白、灰、绿、黄、黑等其他颜色的偏红色,这是其首要的外观特征。“顶平、身陡、麓缓”是典型丹霞地貌基本的形态特征。结合颜色和外部形态,地学科学家又把典型丹霞地貌简洁地概括为“赤壁丹崖”。从群体看,丹霞地貌区呈现出峰林峡谷、堡垒状的峰丛以及千姿百态的奇石等独特景观,让人们有雄、险、奇、秀之感。    “丹霞”一词最早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中的“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意指天空绚烂的彩霞。丹霞地貌宛如美妙的霞光,为中华大地抹上了一道“

3、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色彩。    我国湿润气候区和干旱气候区的丹霞地貌,无论从形态、色彩还是气韵上看,都有明显的差异。南方湿润气候区的丹霞地貌,红色山崖上部生长着浓绿的植物,山崖脚下也是绿意盎然,丹山之下,碧水环绕,水映山红,山体水色弥漫。西北干旱气候区的丹霞地貌,赤壁丹山上植被寥落或红岩裸露,显现出干旱留下的特殊痕迹,而且赤壁丹山往往与沙漠戈壁共存,成为“魔鬼城”的“建筑材料”。远观这些丹霞绝壁,犹如守卫在风沙劲吹的茫茫荒漠上的戍边卫士,让人油然而生铁马冰河、边关要塞的联想。    丹霞地貌遍布中华大地     据丹霞地貌研究权威、中山大学地学家黄进教授的多年调查研究,完全由中国学者发现

4、和命名并深深地打上“中国烙印”的丹霞地貌,好似红霞落满中华大地。目前,我国已发现丹霞地貌共有800多处,它们分布的范围东北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宁安县,南至海南省琼海市的白石岭,西至新疆伽师县的红柳台和西克尔,东至浙江省宁波市附近,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江西、甘肃、广东、湖南、浙江、福建、青海、贵州、重庆等省市,其他省区只有零星分布。丹霞地貌有3个分布密集区,一个分布在武夷山——南岭周围的省区(东南区),另一个分布在四川马蹄形盆地边缘的山地(西南区),再一个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即陇山周围、兰州黄河谷地两侧,青海省东北部以及河西走廊(西北区)。    不光是我国拥有众多的丹霞地貌,世界上其他国家也

5、有所分布,只是不如我国分布这么集中、形态这么多样。目前,国外丹霞地貌发育较好的有19个国家共51处。它们中最著名的有委内瑞拉的卡奈马国家公园、圭亚那高原上安赫尔瀑布(世界第一高瀑布)下的红色高崖、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公园和科罗拉多河在高原红色岩层上下切1600米的大峡谷、澳大利亚尤卢鲁——卡塔尤塔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一巨石”、斯里兰卡的“狮子城堡”等。    丹霞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地学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或偏红色的河相和湖相的沉积岩统称为“红层”,在红层上发育的地貌被统称为“红层地貌”。丹霞地貌只是红层地貌中的一种。    据地学家的研究,在地质历史上,形成红层的成岩过程,一般发生

6、在足够大的陆地上的盆地里,而且这里还应具有热带或亚热带的半湿润、半干旱或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只有足够大的陆地才能在其上发育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才有可能在大陆中的盆地里形成河湖相的红色沉积岩。    我国的大陆板块是由许多小板块逐渐拼贴而成的,这种拼贴过程,一直延续到中生代这个地质年代(距今前2.25亿年—0.7亿年期间)才出现了足够大的陆地。在中生代晚期——白垩纪(距今前1.35亿年—0.7亿年期间)的地壳构造运动中,我国大陆形成了大量的山间盆地,同时大部分陆地又都处于热带或亚热带的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环境里,于是在山间盆地中形成了大规模的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层。地学家研究表明,

7、我国80%以上的丹霞地貌都发育在白垩纪的红色岩层中。    在以后的地质年代,红层盆地随着地壳构造运动而不断抬升,形成了许多高出“基准面”的红层台地。此后,完整的红层台地主要受流水长期的冲刷切割,逐渐变成红色的格子、方山、堡寨等形状的地貌。    我国的上述红层地貌,后来被第四纪(距今200万年前至今)的大量沉积物所广泛覆盖,但到该地质年代的中后期,我国西南、东南和西北等地区出现了许多大面积红层地貌的露头。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