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

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

ID:19917000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_第1页
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_第2页
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姜柏军刘国会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学教育部新近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为此,笔者颇有一番感触在心头。在H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能听到个别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毛病多,个性强,说服教育难。”面对常犯错误却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的班主任在大喊“头痛”的同时,甚至心灰意冷地指责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看着学生木然的表情,面对学生无理的顶撞,班主任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便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失去了批评的耐心,减退了批评的热情,放弃了批评的权利。其实,常态而成功的教育是不该远离批

2、评和惩戒的。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后遗症严重,叛逆性格突出,有的因学业负担过重而形成了偏激、抑郁等心理疾病。面对问题多多的学生,班主任工作日益显得重要而艰巨。面对如此现状,笔者认为,批评犯有过错的学生,班主任如能改变简单粗暴的做法,摒弃成见、偏见的心理,而采取智慧的批评方式和恰当的惩戒手段,实现批评教育学生的“软着陆”,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一定会出现峰回路转的喜人局面。如何实现批评教育的“软着陆”呢?一批评要把握时机学生刚刚犯过错误,往往情绪激动,自以为是,这时急于批评,很可能出现学生顶撞不服,老师言语过激的僵持局面,不但达不

3、到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反而使师生关系紧张,师者陷于被动。最好的做法是,待学生情绪趋稳,头脑冷静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后再寻找机会交谈,学生会心悦诚服、虚心接受批评。二批评要因人施策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心理素质也有好差之分,师者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不能搞一刀切。对直爽外向的学生,可开门见山、一语破的;对敏感内向的学生,则要和风细语、婉言规劝。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师者说话的语气要注意轻重缓急。在批评的同吋,不忘恰当地表扬,讲究抑扬结合则批评的效果会更好。三批评要就事论事子円:“过而不改,是谓过也。”批评学生最忌

4、老账重翻,可是,多数老师在怒不可遏吋往往揭老底、翻老账,给学生内心造成极大的压抑感、自卑感,使之认为老师对自己抱有成见,身上的污点抹不掉了,结果上进心受挫,对错误不思悔改。批评学生要就事论事,话题集中。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四批评要选好场合批评学生不可当众问责,最好避开班级、教研室等公共场所。找学生面对面交谈既能顾全学生的面子,保护其自尊心,又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实话实说”。否则,大庭广众之下,学生死要面子,可能徐庶进普营言不发,或无理辩三分,不肯认错。那种为杀一儆百而当众斥责的做法只能事与愿违。五批评要言辞恳切西方有句谚语:“年轻人犯

5、错误,上帝也会原谅。”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批评学生不可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姿态,“亲其师,信其道”。语重心长的劝导远比疾言)力:色的训斥效果好。犯错后,老师要诚恳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六批评要有备而动俗话说;“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批评学生亦然。在批评前,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其犯错误的起因与经过,而且还要想好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在谈话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并斟酌好应变的对策。批评前,教师必须做到胸有成竹,那种毫无准备的草率谈话,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七

6、批评要容许辩白批评学生忌讳“拷问式”。板起面孔,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只能使学生心里不满,并产生抵触情绪。找学生谈话吋,不要急于责备,最好让学生主动谈一谈对错误的认识,多给学生辩白的机会。不可搞小题大做、不容置喙的交谈。《菜根谭》円:“教勿过高,责勿过严。”师者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应实现与学生的平等沟通。《规定》赋予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批评要讲究适当方式,班主任绝不可打着严格要求的幌子让“体罚”现象死灰复燃,让讥讽、歧视等“软暴力”大行苏道。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必须以教师真心关爱为前提,以学生诚心接受为

7、底线,否则,任何批评教育的手段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对学生恩威并重,宽严相加,既有母亲般的慈爱,又有师长的威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班主任的规范和约束下健康地成长,在老师的呵护和关爱下快乐地学A),这无疑是学校教育工作最完美的状态、最诗意的境界。(责任编辑:冯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