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

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

ID:19917886

大小: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7

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_第1页
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_第2页
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_第3页
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_第4页
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三武灭佛”的主要共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三武灭佛”的共性张宝生(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摘要:在中国佛教史上曾发生过“三武灭佛”事件。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探讨“三武灭佛”的共性。认为“三武灭佛”起因基本相同,都与寺院经济膨胀和儒佛道斗争有关;灭佛的措施基本相似,都是以行政的手段强令僧尼还俗,拆毁寺院,焚毁经像,没收寺产;灭佛的结果也大同小异,都对佛教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均未实现“灭佛”的目的。“三武灭佛”事件表明,佛教在中国发展,会受到中国特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关键词:三武灭佛寺院经济宗教冲突Abstract:Theincidentof"threeemp

2、erors’ruiningBuddhism"hashappenedinthehistoryofChina'sBuddhism.We’llprobeintotheircommonfeaturesbycomparinginthisarticle.Firstly,Ithinkthereasonsforruiningarebasicallysame.They’reallconnectedwiththeexpandingofBuddhisttemple’seconomyandthecontentionamongConfucianism,Buddhi

3、smandTaoism.Secondly,themeasurestakenaresimilarbasically.TheyalladoptedadministrativemeanstocompelBuddhistmonksandnumstoresumesecularlifeandconfiscatethepropertyoftemples.What’smore,theyalsodemolishedtemplesandburneddownjossesandscriptures.Lastly,theconsequencesofruiningB

4、uddhismarealmostalike,too.TheruiningallcausetheheavyblowtoBuddhism.However,theThreeEmperorsalldidn’trealizedthepurposetoruinBuddhism.TheruiningBuddhismindicatesthatBuddhismmustreceiverestrainingfromChinesepeculiareconomicbaseandsuperstructurewhenitdevelopesinChina.Keyword

5、:threeemperors’ruiningBuddhism,EconomyofBuddhisttemple,Religiouscontention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发展极为迅速,但在北朝与晚唐时却几度遭受灭顶之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先后三次掀起大规模的禁佛、灭佛运动,佛教界称之为“三武之厄”或“三武法难”。“三武”为什么会有灭佛的举动?灭佛对封建国家有何益处?这个问题是饶有趣味的。本文拟从灭佛原因、灭佛措施与结果等三个方面探讨一下“三武灭佛”的共性。希望有助于大家对“三武灭佛”事件的认识。16一灭佛起因基本相同佛教初入

6、中土,寺院由布施而得到的财产在当时为寺院集体所有,主要用于维持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后来随着寺院财产的不断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寺院地主经济才最终形成。任怀国:《试论魏晋南北朝寺院地主经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0年第5期。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但它的高速发展却给世俗社会的地主阶级增加了现实中的竞争机制,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封建国家又是由世俗地主们建立和把持的,经济利益关乎根本,所以当佛教势力严重威胁其根本利益时,作为世俗地主的总代表--皇帝,为维护自己的

7、根本利益不得不对佛教痛下杀手锏。那么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经济危害,使皇帝们举起屠刀的呢?首先,佛教寺院大兴土木,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统治者信奉佛教提倡佛教的主要原因是:佛教和僧众可以帮助他们麻痹人民,佛教不但可以“敷居导俗”,而且其“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踨遗轨,信可依凭”。《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可以说,统治阶级对寺院的布施,实际上是支付宗教为其统治服务的报酬。参与布施者,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构成了寺院经济急剧膨胀的输血队伍。《魏书·萧衍传》对梁武帝曾有描述,说“衍崇信佛道”,大修寺院,“皆穷工极巧,殚竭财

8、力。”北魏献文帝崇信佛教,在天宫寺建释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浪费无度。据统计,北魏末年(528年)佛寺已达3万处,北周建德三年(574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