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

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

ID:19918579

大小:4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7

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_第1页
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_第2页
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_第3页
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_第4页
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大学语文论文描述与探寻——论《第四病室》与《第六病室》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黄慧辰摘要:巴金的《第四病室》和契诃夫的《第六病室》都是以“病室生活”反映黑暗现实的作品,它们分别揭露了在国民党及沙俄的罪恶统治下,广大人民于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悲惨境地。但对比而言,前者更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全景式描述,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其精神状态的思考和探寻。本文将分别从影响中的差异、文本体现、原因分析这三个方面,探讨两个文本在主题倾向上的差异。关键词:差异现代主义对比作家风格民族性格一、影响中的差异巴金早年的作

2、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感情奔流激越,多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诗意化色彩浓烈。而在40年代中期,巴金迎来了创作的又一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风格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开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压下人们司空见惯的‘委顿生命’,写‘血和痰’,调子也变得悲哀,忧郁。”[1]从《还魂草》开始,到《火》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巴金早期对旧社会充满激进色彩的控诉和抨击渐渐转向了对深刻冷静的对人生世相的揭示。这不仅有抗战初期激奋乐观的民族心理沉静后,作家随着时代心理变化而发生的风格变化,也是巴金本人在40年代对契诃夫的热爱和借

3、鉴所致。其中《第四病室》可谓是受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奥尔德里奇曾把“影响”界定为“一个作者作品中的某种东西,假若他没有读过前一位作者的作品,这种东西就不可能存在。”[2]我认为这种定义用在巴金对契诃夫风格的接受上,是极为准确的。自福柯《规训与惩罚》中提出“社会是大病房”的观点以来,“社会——病房”成为很多哲学家、文学家的思想共识。契诃夫在1890年前往库页岛进行长达3个月的考察后,写下了极具象征性的《第六病室》。而巴金写于抗战胜利前的《第四病室》可谓与《第六病室》直接呼应,都是对借病房生活的描写揭示本国人民在黑暗现实下的悲惨境遇,两部小说从书

4、名、情节开展的主题方面都极其相似。但相似的同时,《第四病室》和《第六病室》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就主题而言,虽都为借“病室”批判社会,但两位作家的切入点和倾向性也存在不小的差异。《第四病室》可以说是一部详细的“病房照”。通过病人陆怀民日记中细致入微的描述,我们几乎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病房内的方方面面:住院环境的恶劣、病人的形象与性格、医护人员的行事风格以及病房内痛苦、挣扎与死亡的再现体验。可以这么说,巴金在《第四病室》里更侧重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全景式叙述,而这种叙述又主要集中在其肉体与情感所受的苦痛和折磨上。相比较而言,《第六病室》则更像是

5、医生和精神病人一对一对话时的“剪影”。和契诃夫的其他许多作品一样,小说中没有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紧张的情节,它以医生安德烈和精神病人伊凡的争论和人生走向为主要情节,展现了一个荒谬、无聊的病态社会对人灵魂的污染和扭曲。在其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契诃夫对人类精神状态的探索和其人生态度的转变。综上,笔者将两文主题上的差异概括为对生存状态的描述和对精神状态的探寻。下面我们将从文本出发,探讨这种差异性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二、文本体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碰撞总的来说,文本中艺术形式的选择体现着两位作家各自写作风格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文本的艺术形式上,也在

6、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主题倾向性的产生。从这个层面来说,两文中的艺术形式和主题倾向可谓互为因果。巴金的创作由早期浓烈的主观性、抒情性转向后期冷静忧郁的叙述,所以《第四病室》虽以病人的日记作为切入点,采用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但在艺术风格上仍归于现实主义。而《第六病室》则不同,契诃夫在许多文学评论家心目中是绝对正统的现实主义作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是他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但我们发现,在契诃夫的许多作品中也依稀体现了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的某些观念和形态的萌芽。《第六病室》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现实主义的手法使得巴金在创作《第四病室》时更

7、倾向于全景式的叙述和揭露,而现代主义的影响却使得契诃夫更加注重对世界的荒谬性、人的孤独、虚无与异化的探寻。在文本中,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情节、人物:全景式叙述与印象性捕捉《第四病室》的主体是病人陆怀民在住院期间的十篇日记。日记中记载着他从住院到手术、出院的一系列见闻,基本上坚持着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故事设计与安排。而在《第六病室》中,虽是第三人称叙事,但作者行文时却着意弱化文本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客观描写,而更侧重于对其进行“印象性”的捕捉。这是前者主人公第一次踏入“第四病室”时对病房内部环境的描述:床头靠着墙,左面挨近第六

8、号病床,右边靠近第四号,不过中间各有一条过道,各隔着一个小小的方木柜,那是靠着床头白粉墙安放的。左边柜上放着两个吐痰的被子和两把茶壶,显然是给我们两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