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ID:19955056

大小:21.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_第2页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_第3页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_第4页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摘要】本文把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作为变量因子,阐述了指数施肥、平均施肥等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与一些作物产量和生长状况的关系。【关键词】施肥方法施肥量产量【正文】肥料是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有“植物的粮食”之称。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地认识到,施肥时增产的重要措施,只有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求才能获得作物的优质、丰收。使用肥料可以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和循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即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农、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使土壤这一非再生资源获得永续使用,以满足世界人口不

2、断增长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数量;是作物生长茂盛,提高地面覆盖率,减缓或防止土壤侵蚀,维护地表水、水体的洁净不受污染;改善农副产品的品质,保护人体健康。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1838年,英国乡绅劳斯用硫酸处理磷矿石制成磷肥,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化学肥料。由于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显著,生产量和使用量开始呈扩大化发展。中国也是其中的大户。但近年来,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加大,增产效果逐渐减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气候、土壤状况、政策等之外,还有农户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的不合理。施肥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增加肥

3、料投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化肥施入土壤后,由于施肥、灌溉方式不当而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量的30%~35%[2]。过多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倒伏、后期贪青、加重病虫害发生和稻米品质变劣等危险[3~6]。这样一来,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成为当前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限制因素。综合国内外各主流施肥方法,主要有日本的“V”字型施肥法、深层施肥法、片仓施肥法、桥川潮施肥法、侧深施肥法、前轻-中重-后补、前稳-攻中法、前促-中控-后补法、前稳-中保-后养平稳促进的施肥方法,国内外最新的施肥方法有水稻一次性施肥,实地、实时施肥管理模

4、式和测土配方施肥等[7]。朱存福[8]等以台湾相思苗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台湾相思苗木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了常规浇水和水分胁迫两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对相思苗木分别以平均施肥、指数施肥、直线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实验表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常规浇水比水分胁迫更有利于苗木生长,其中平均施肥对苗高、地径生长最有利,而指数施肥更有利于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常规浇水条件下,指数施肥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多,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则是平均施肥效果最好。可以看出在同等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于植物的生长积累方向的积极作用不一样,但究其本质,都是促进植物的生长。王冉[9]等

5、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马来沉香和土沉香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从实验结果看,指数施肥和平均施肥两种施肥方式对于这两种苗木的生长促进作用呈现显著水平,且在实验过程中,指数施肥的生长促进作用较平均施肥有一定的滞后作用,但到了后期,指数施肥对其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长等各形态指标的生长促进作用均比平均施肥显著。这可能与植物的需肥量随着生长旺盛期的到来而逐渐增加有关系,也体现了施肥的时期性。对于以茎、根、花、叶、种子等不同收获方向的植物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指数施肥方法可以满足植物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生存竞争力

6、,节省肥料,同时也避免了多余的肥料对土壤造成污染[10~16]。除此之外,施用相同的肥料,基追施结合比一次性基施增产效果显著,原因在于中后期追施有助于增加水稻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所致[17]。在施肥过程中也要注意各种肥料的按比例混合施用和施用次数的控制,不同的肥料施肥方法也不尽相同[18]。尽管施肥可以使作物显著增产,但是在能不能提高作物的质量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究[20]。赵世伟[21]等以春麦为研究材料,探索了施肥方法对改善肥料氮素运移及肥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肥方法是影响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还是对肥料

7、氮素的吸收,不同施肥方法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现行施肥方式基肥和12/基肥+1/2表追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均为最低,肥料利用只有22.32%和26.42%。通过对改进后的施肥方法与现行的基肥和1/2基追+1/2表追两种施肥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基肥量可以降低土壤肥料氮素的固定和残留,改表追为深追可以使NH3挥发损失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将土体追肥改为土体追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可以显著地提高利用率,从而减少不明途径损失,使农田春麦系统“三高一低”,肥料氮素运移特征得到改善,同时,充分发挥了氮肥的增产效益。其中以1/4基肥+1/2深追+1/4叶喷

8、施肥方法效果最为明显,这种施肥方法不仅满足春麦不同时期氮素的需求,较现行施肥方法增产18.8%~39.0%,而且使春麦氮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