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ID:20026906

大小:459.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09

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_第1页
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_第2页
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_第3页
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_第4页
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概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1.家系研究:心境障碍患者中,有家族史者为30%-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也越高。2.双生子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

2、MZ)的同病率为56.7%,而双卵双生子(DZ)为12.9%。3.寄养子研究: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其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而其养父母中只有12%3.分子遗传学研究(二)神经生化改变1.5-羟色胺(5-HT)假说2.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3.多巴胺(DA)假说4.r-氨基丁酸(GABA)假说病因和发病机制(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许多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功能异常。(四)脑电生理变化: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睡眠有以下改变: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

3、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越短。(五)神经影像变化:1.结构性影像学研究多数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为大。2.功能性影像学研究有人发现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CBF)降低(六)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一)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1.情感高涨:患者这种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2.思维奔逸表现3.活动增多4.躯体症状5.其他症状:随境转移,记忆力的增强临床表现(二)抑郁发作1.情

4、感低落2.思维迟缓3.意志活动减退4.躯体症状临床表现(三)双相障碍1.混合性发作2.快速循环发作是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不管发作形式如何,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四)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五)恶劣心境: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病程和预后病程特点大多都

5、具有发作性病程,而在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双相障碍:概述诊断会有困难1-2治疗困难1-2通常需要多种药物治疗3患病率与死亡率高1-21.McElroySLandKeckPE,BiolPsych2000;539-557.2.ThaseMDandSachsGS,BiolPsych2000;558-572.3.APABipolarGuidelinesAmJPsych2002;159(Suppl4):1-50.双相障碍的患病情况>90%为复发性自杀危险性大(死亡率11-19%)功能恢复滞后于症状的恢复反复发作可导致进行性的功能衰退

6、复发次数可影响以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1.DionGetal.HospandCommunityPsych1988;39(6);652-657.2.GoodwinFK.JamisonKR:ManicDepressiveIllness1990.3.KeckPEJr,etal.AmJPsych1998;155(5):646-652.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双相I型的患病率为1.21-1.6%2双相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2.6-6.5%3首诊时10人中有7人被误诊4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中,有30%可能是双相障碍5GoodwinFKandJamisonKR,Ma

7、nic-DepressiveIllness1990.KesslerRC,etal.ArchGenPsychiatry1994;51:8-19.AngstJ.JAffectDis.1998;50:143-151.NationalDepressiveandManic-DepressiveAssociation(NDMDA)ConstituentSurvey,Chicago,IL,2001.ManningJS.ComprehensivePsychiatry1997;38:102-108.情绪低落亚临床阶段抑郁阈值躁狂阈值情绪高涨严重程度双相

8、障碍的病程ManningJS,etal.PrimCareCompanionJClinPsych2002;4(4):142-150.维持期治疗目标症状缓解全面恢复社会心理功能保持功能和防止复发目标治疗周期急性躁狂急性抑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