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文化探究

黄土高原文化探究

ID:20060722

大小:1.9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9

黄土高原文化探究_第1页
黄土高原文化探究_第2页
黄土高原文化探究_第3页
黄土高原文化探究_第4页
黄土高原文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文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土高原文化探究基本情况在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

2、的90%。地貌类型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例如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川是深切在

3、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黄土高原民居---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窑洞的意义和内涵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

4、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窑洞的特点黄土高原的饮食风俗黄土高原的饮食风俗,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内蒙古草

5、原文化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1.嗜好面食,兼喜汤饭剔尖、拉面、刀拨面、刀削面,号称“山西四大名面”2.爱吃盐醋,又喜辛辣3.商家“庄饭”,精益求精民俗文化---庆阳皮影艺术作为庆阳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多运用于常见的皮影戏表演。庆阳皮影雕刻精细,风格古雅,兼收并蓄,采用民间剪纸、石刻、雕塑等艺术手法。庆阳皮影以透明度大、立体感强、刻工精细、造型诡秘且规范为特点,在刀法及着彩上都显现出色彩眩晕的效果,以雪花纹为最精致,所有刻工都镂现出中国远古文化的符号。庆阳皮影的制作工艺极其考究,非牛皮而不用,而且对牛皮质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牛皮经过浸沧、框架、阴

6、晾、刀刮等多道工序之后,才动手精心雕刻。皮影的着色也极其讲究,以大红、大绿、滕黄主色,兼用少许蓝色、黑色,而且点染时只用纯色。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作者大都是农村劳动妇女。庆阳剪纸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表达他们对劳动果实深厚感情的牛、马、驴、羊、鸡、狗、猪、免;有反映传统民俗吉祥喜庆的《骆驼进宝》、《四龙捧珠》;有保护娃娃平安成长和合家康乐的《带铃铛狮子》、《抓髻娃娃》;有反映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武松打虎》、《王祥卧冰》等。民俗文化---庆阳庆阳刺绣也就是陇绣,可以说散布在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给男孩的礼品,绣的不是“望子成龙”、“状元

7、进宅”,就是“马上封侯”、“二龙戏珠”,还有石榴、桃、鹿、鸡、鱼之类的动植物,象征多子多福,大福大贵;给女孩绣的则以“丹凤朝阳”、“莲生太子”、“胖娃坐莲”居多,还有荷花、牡丹、凤凰、百鸟等,表示子孙绵延,永保平安。民俗文化---庆阳陇东道情发源于庆阳、环县一带。约在100多年前,由民间艺人赶着毛驴,驮着锣鼓乐器,用皮影艺术表演。后经系统地挖掘、搜集、整理、改造,于1959年搬上舞台,并正式定名为“陇剧”。30多年来,陇剧在保持陇东道情独特风格的基础上,吸收秦腔、越剧、昆曲、黄梅戏、秧歌剧等戏剧之长,从音乐、唱腔、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作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