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

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

ID:20072263

大小:2.28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9

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_第1页
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_第2页
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_第3页
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_第4页
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主讲:柴阳丽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2信息(数据)相对关系图表形式内容观点应用或启示认知灵活性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活动理论1认知灵活性理论内容2十字交叉型随机通达教学3认知灵活性超文本1一、认知灵活性理论一、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认知灵活性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是由斯皮罗(Spiro)等人提出并倡导的一个理论,它属于建构主义的一支,但相对于极端建构主义来说,它吸取了认知加工理论的长处,采取了一个较为折中的观点,它既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同时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非结构的一面,忽视概

2、念的重要性。一、认知灵活性理论1、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2、认知灵活性的含义3、学习的分类和阶段4、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理论内容1、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良构领域的知识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这意味着,良构领域中的同一个概念应用在各个具体实例中,其内涵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例如:工程学运用基本的物理学原理,这些原理在理论上、在书面应用上是有规律的。但是,这些结构良性的概念在从物理学应用

3、到“凌乱的”真实世界时则是另外一回事。每一项具体工程的特征,如地形特征、气候、能够获得的材料、成本等都非常复杂,不同的项目之间差别也很大。以致都很难将它们按照单一的原则归类,任何一类案例(如建桥)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应用类型不同的原则。非良构领域的知识两个特点:第一,概念的复杂性第二,实例的不规则性1、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同时涉及许多概念,如多种图示、角度和组织原则等,每个概念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而且这些概念存在相互作用。每个实例所涉及概念的数量、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模式各不相同。2、认知灵活性的含义所谓认知灵活性,

4、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此外,通过多维表征所建构的知识,能够较好地迁移到其他领域。斯皮罗等人反复强调建构过程的双向性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载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被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2、认知灵活性的含义3、学习的分类和阶段乔纳森提出知识获取的三个阶段:初级学习、高

5、级学习、专家知识学习。初级知识学习高级知识学习专家知识学习良构领域以概念技能为基础字面编码非良构领域以知识为基础互相联系的知识复杂结构领域图式化的模式练习、反馈学徒制经验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者无法达到高级知识学习的目标,因为:使用单一概念作为知识表征的基础从恰好应用某种知识的前后背景中抽象该知识使用过分简化的学习材料学习割裂知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记忆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多维表征“十字交叉形”学习方法oabcd理论观点一、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等人认为,学习者之所以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新的实际情境中,是由于学校所教的知识

6、都是经过简化处理了的结构性知识,而在实际情境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习者具有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而且,学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接受、记忆和套用这些结构性的知识。例子:教学中教了同学密度的知识,但他们不一定会解释冬天水管破裂,冬天江面水结冰,而鱼不会冻死的现象理论观点一、认知灵活性理论对高级知识学习的研究表明:一开始就将复杂的学科范围简单化会妨碍进一步获得比较复杂的、正确的理解,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解。随机通达教学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由此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理论观点一、认知灵活性理论随机通达教

7、学先相对较早的向学生呈现某一高级知识的复杂性特征,然后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但是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的知识多次重复学习,以此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标(即把握复杂性和为迁移而准备)。理论观点一、认知灵活性理论随机通达教学法的原则:教学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使学习者认识到非良构知识的多样性、多种关联性以及对情景的依赖性。教学应基于情景、基于案

8、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对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作为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理论观点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