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

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

ID:20083437

大小:357.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09

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_第1页
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_第2页
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_第3页
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_第4页
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素示踪技术检验核医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RadionuclideTracingTechnique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核医学教研室2021/9/171教学目的【掌握】放射核素示踪技术定义、原理。【熟悉】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特点。2、核素示踪实验的基本类型。3、核素示踪实验的方法学。【了解】常见的核素示踪技术类型及其原理和应用。2021/9/172重点与难点重点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难点1、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2、核素示踪实验的方法学3、常见的核素示踪技术的类型及原理2021/9/173Introduction概述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诊断与研究的方法学基础。核医学任何诊断技

2、术和方法都是建立在示踪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示踪原理就没有核医学。2021/9/174什么是示踪技术?Whatistracingtechnique?什么是示踪?什么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2021/9/1751923年Hevesy212Pb→植物不同部位铅含量32P→磷在生物体内代谢1952年Hershey32P、35S→DNA遗传信息1959年Berson、Yalow→RIAMeselson、Stahl→DNA半保留复制RNA-DNA逆转录、遗传的三联密码、细胞周期、微量物质测量等均离不开示踪技术。2021/9/176第一节核素示踪

3、原理与设计2021/9/177为什么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2021/9/17835S32P35S32P子代分离蛋白质外壳及DNA内核,并测量放射性蛋白质外壳无放射性,DNA上有放射性!DNA是遗传物质!2021/9/179一、示踪原理(Principle)1、示踪剂与被示踪物的不可区分性(同一性)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示踪剂)与相对应的同位素和化合物(被示踪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同样参与转化过程,因此基本上能够反映被研究物质的行为。被标记的物质也能代表非标记物的行为。2021/9/17102、示踪剂的可测性(可测性)放

4、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对示踪剂进行精确的定量、定位、定性探测。动态观察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量变规律。一、示踪原理(Principle)2021/9/1711二、示踪实验设计要点1、科学选择示踪剂2、防止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污染3、注意安全防护4、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2021/9/17121、科学选择示踪剂(1)半衰期(2)辐射类型和射线能量(3)示踪原子标记位置(4)放射化学纯度(5)放射性比活度2021/9/1713(1)半衰期根据实验周期,选择合适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应足够长,以满足实验周期的要求;同时

5、又要足够短,以便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2021/9/1714(2)辐射类型和射线能量辐射类型:α射线发射体核素半衰期极长,毒性大,α射线测量困难,通常很少用;β射线和γ射线测量较容易,常采用。发射β射线的核素通常用于体外示踪实验;发射γ射线的核素则体内、体外示踪实验均可使用;而体内示踪实验因γ射线穿透力强,多采用。射线能量: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发射低能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以方便防护。2021/9/1715(3)示踪原子标记位置研究物质转运规律时,追踪观察的是示踪物的去向,故只要求标记原子牢固即可。而研究物质时,示踪原子的标记

6、位置应固定。如研究氨基酸脱羧基时,示踪原子应标记在羧基上。2021/9/1716(4)放射化学纯度为避免不同放射性示踪剂非标记物的干扰,减少对实验对象的不必要的照射,放射性示踪剂的放射化学纯度应>95%。2021/9/1717(5)放射比活度由于示踪实验时,示踪剂被稀释,故原始的比活度应足够高,才能满足测量要求。原始比活度的可根据下式计算:ACE/D>2BA:原始比活度C:原始放射性示踪剂用量E:仪器的探测效率D:稀释倍数B:仪器的本底2021/9/1718例:静脉注射示踪剂,被观察组织摄取该示踪剂的量约占总量的1%,拟10天后取样

7、,在此期间示踪剂从该组织中消失约为摄入量的90%,取样约占该组织的10%,仪器测量效率为50%,本底为125cpm。计算:最少放射性dpm:125×2÷50%=500dpm取样时该组织的总dpm:500÷10%=5000dom初始时该组织的总dpm:5000÷(1-90%)÷1%=5×106dpm初始引入的示踪剂用量:5×106÷60=83.8KBq2021/9/17192、防止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实验室应按“三区”进行配置,进行放射性操作的器材不能与非放射性器材混用。不同的标本应分开放置,防止放射性污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202

8、1/9/17203、注意安全防护所有操作均需按放射性操作规程进行;放射性操作前应进行冷实验,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2021/9/17214、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示踪实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应分类放置、储存,及时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