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

ID:20102062

大小:3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9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_第1页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_第2页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_第3页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_第4页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翟金玲张鹏宋淑霞赵秀英谢升(张家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张家口075000)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各大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文章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种类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关键词:植物源农药;现状化学农药大多是非自然存在的物质,不易降解,残留期较长,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危及人类健康。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由化学农药带来的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农业部相继

2、出台有关法规,禁止甲胺磷、久效磷等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各国均针对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对化学农药的残留量进行限制。而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易分解、且分解产物对环境无损害的生物农药是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领域[1],因此,生物农药成了替代化学农药的首选产品之一。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据统计世界上药用植物有11020种(含种下等级1208个),目前已报道过具有控制有害生物活性的高等植物达24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100

3、0多种,杀螨活性的39种,杀鼠活性的109种,杀线虫活性的108种;对昆虫具有拒食活性的384种,忌避活性的279种,引诱活性的28种,引起昆虫不育的4种,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31种;抗真菌的94种,抗细菌的11种,抗病毒的17种[2]。而除虫菊酯、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已在有害生物防治上有广泛的应用。1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浙江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农业院校对植物源农药进行了更加系统的研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韩志华等[3]就苦参碱、博落回、闹羊花素等植物源农药应用常规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测定方法,对鱼、蜂、

4、鸟、蚕等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作了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罗万春教授指导丁琦就菊科、马鞭草科、茄科、大戟科、藜科的数种植物对南方根节线虫的活性进行了研究,苏茂文就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对棉蚜的毒力作了研究;邱丹就野生植物源农药黄花蒿、狼毒、棘豆、茵陈蒿,对南美斑潜蝇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测定;吴传万等就植物源农药康绿功臣做了防治棉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李明等采用生物活性法对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进行了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马安勤在胡美英教授的指导下就蒺藜科植物骆驼蓬对几种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的室内及田间小区杀虫活性作了相关的试验。[3-14]我国植

5、物源农药多为复剂,主要品种有:烟碱+(印楝素、鱼藤酮、阿维菌素、蓖麻油酸、除虫菊素、氯氰菊酯、苦参碱、辣椒碱、马钱子碱、莨菪碱);阿维菌素(微生物源农药)+(印楝素、鱼藤酮、辣椒碱、烟碱、苦参碱);辛硫磷+蓖麻油酸、油酸、百部碱+楝素;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氯氰菊酯、灭多威、氰戊菊酯、小檗碱、烟碱、印楝素);鱼藤酮+(敌百虫、除虫菊素、氰戊菊酯、辛硫磷、水胺硫磷);苦豆子(总)碱+(灭多威、辛硫磷);丁子香酚+香芹酚;黄酮+(助壮素、黄芩苷,调节棉花生长);高渗剂+(苦参碱、烟碱、鱼藤酮);氧化苦参碱+补骨内酯;莰酮+杀虫双等[14-25]。2植物源农药

6、的特点2.1植物源农药优点(1)植物源杀虫剂活性成分复杂,能够作用于昆虫的多个器官系统,有利于克服抗药性;(2)植物源农药在自然界有其自然的降解途径,不污染环境;(3)由于自然界植物种类繁多,仅目前报道过的2400余种具有控制有害生物活性的高等植物尚未完全开发,故植物源农药有很大的开发潜力。2.2植物源农药的缺点(1)大多数植物源农药发挥药效慢,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时,不能满足迅速救灾需要;(2)制剂成分复杂,活性成分易分解,且对光不稳定,需要在有光条件下才有作用。3植物源农药的种类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按其有效成分活性与化学结构及用途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3.1生

7、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主要有烟碱、苦参碱、黄连碱、雷公藤碱、百部碱、辣椒碱、黎芦碱、小蘖碱、喜树碱、次喜树碱、乌头碱、毒扁豆碱、三尖杉碱、毒芹碱、胡椒碱等。3.2萜烯类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3.3萘醌和黄酮类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对昆虫表现为拒食和抗生作用。主要有苦参素、鱼藤酮、毛鱼藤酮、胡桃醌、类鱼

8、藤酮等。3.4精油类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