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

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

ID:20127678

大小:6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_第1页
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_第2页
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_第3页
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探讨邱建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南通226300【摘要】大黄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叙证简单,配伍精妙,煎煮方便,疗效确切。木文探讨了大黄甘草汤的作用机制、临床适应症、及使用技巧,为临床研究和使用大黄甘草汤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学习和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目的:探讨大黄甘草汤的。【关键词】大黄甘草汤;经方;应用,经验【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370-02大黄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第十七?十七》,原文:

2、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大黄四两,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1]。该方主症只有“食已即吐者”一句,正是由于其叙证简单,使其临床应用广泛,不仅仅运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还可用于治疗小儿夜啼、小儿厌食、目赤肿痛、鼻衄、口疮、牙痛、头痛、眩晕等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并收到良好效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该方治疗临床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深有体会,认为该方用药简单,组方合理,配方精妙,剂量比例恰当,而且二药均为临床常用药物,价格便宜,取药方便,煎煮方法也不复杂,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3、验案举例:小儿厌食张某,男,3岁,患儿平素不食三餐正食米谷,饥饿时饼干、糖果等零食充饥,近一月来腹胀不适,呕吐酸水,食欲不振,身形渐瘦,时烦躁哭闹,口渴喜凉饮,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指纹红。丙医予多酶片、益生菌等调理胃肠菌群,促进消化,效果不佳,辩证当证属食积胃肠,腑气不通,治当清热导滞之法,选方大黄甘草汤。药用:生大黄3g炙甘草lg煎茶代饮,加适量蜂蜜调服。患儿在服药两hl后解羊屎状大便后,症状缓解,嘱继予米粥加蜂蜜养胃调理,并逐渐增加饮食,食量和体重均逐渐增加。按:小儿“正气未充,脾常不足”,某些家长缺乏育儿知识,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

4、、高热量饮食,加重脾胃功能负扭,导致脾胃功能失常,继而食积胃肠,腑气不通,投予大黄甘草汤以通腑利气,使积滞得以消除。小儿脏气清灵,方一对症,随拨随应,药到病除。妊娠剧吐季某,女性,25岁。患者妊娠两月余,近一周来,呕吐频作,不能进食,食入即吐,西医于“奥美拉唑、葡萄糖、维生素”等药物静滴治疗,症状无改善,并日渐消瘦,体重一周内下降5Kg。患者痛苦不堪,家人亦焦急无奈,但束手无策,前来一试中医。选方大黄甘草汤,药用:生大黄4g炙甘草lg煎茶代饮,少量频服。自述进食一剂后呕吐减轻,能进少量米汤,服用三日后,食欲大振,能正常进食而无任何不适。按

5、:本案患者为妊娠女性,系胎气夹热上行,大黄本应禁用,由于考虑符合大黄甘草汤主证,故投之,但药量较常人明显减轻,II取煎茶代饮,少量频服之法,在于使药物起效缓和,而避免损伤胎气。尿毒症呕吐:冯某,男性,66岁。患者半月前因“呕吐阵作”在当地医院就治,经系统检查诊断为“尿毒症”,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于血液透析,同时昂丹司琼静脉注射,仍呕吐阵作,腹部平片未见梗阻,患者不能进食,食则呕吐,大便量少而干,舌苔厚腻,脉滑数。投以人黄甘草汤,药用:生大黄12g炙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分服。三天后呕吐减轻,能进食,大便畅,一周后,呕吐悉除,进食一如既

6、往,精神好转。按:本例患者由于尿毒症导致呕吐阵作,不能进食,食则呕吐,西医透析及止吐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中医治疗抓住“食己即吐”的主证特点,投以大黄甘草汤,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虽高龄,由于体实病程不长,故大黄为常规用量,取得良好效果。体会:由于《金匮要略》原文叙证简略,仅有“食已即吐者”寥寥五个字,后世诸多医家在研读后往往根据个人理解加以注释,以方测证,认为本方主治”胃肠实热呕吐”[2],不可谓不正确,值得参考。但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最终引用于临床仍应冋归原文,只要奋“食己即吐者”的表现,均可使用本方才是仲景本意。仲景用词己够简练明白,添一字

7、则嫌多,一语中的,直中要害,后人注释只是帮助理解,不要因此使原本简单的方法复杂化,如果局限于以上症状、舌苔、脉象的表现,只怕未能完全符合仲景原意,从而限制了该方的临床运用。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仲景在言某方所治病证之吋,常有“主之、宜、可与、当与”等用词的差别,如果反复研读体会,便会发现其中遣字、用词是有不同深意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伤寒名家陈慎吾教授认为,仲景在书中用字、用句皆有一定规律。如用方吋言“主之”,则为正病正方,病证不变可一方到底。北京医院著名教授曾昭耆亦认为,《伤寒论》言“主之”意味着绝对的适应症,含某证必用某方之意

8、[3]。因此,根据条文描述:“食己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说明只要临床见到“食己即吐”的表现,都是大黄甘草汤的适用范围,而不必局限于阳明胃热腑实的证型表现,无论宿食痰饮、外感内伤、寒热虚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