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

ID:20133368

大小:49.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10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1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2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3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4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梵净山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项目打造方案策划人:金平黎斌(贵州省易经研究会主任医师教授麻福昌理事长推荐)目录一、项目的背景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三、项目的规划四、项目的实施主体五、项目的保障六、项目的推广七、项目的评估八、项目的结论262013年3月6日项目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地体现出来,传统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当前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向现代化产业转变,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五台山、普陀山

2、、峨眉山、九华山等四大佛教名山,传统文化越来越产业化,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链。铜仁的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资源和易经文化尤其突出。近年来,为了配合“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建设,不少学者就梵净山佛教文化进行了挖掘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当地政府也强化了对外宣传,并通过举办大型对外宣传活动,26使梵净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学者们的研究一般是就佛教文化而谈佛教文化,很少有人将佛教文化与其它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很少涉及梵净山佛教文化和易经文化产业化运作思路。当地政府的对外宣传也基本上是从旅游业的角度去运作,缺少科学系统的产业化发展体系。

3、这在客观上造成梵净山区域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小、散、短”问题,旅游产业规模化不够,资源分散,产业链条短,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开发利用不甚理想。同时,在客观上还带来了一个突出问题,这就是“过水丘”问题。表现在大量的客人在游梵净山后,不在铜仁留下来,而是赶到临近的湖南凤凰去吃住、去消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梵净山区域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果一味地“靠山吃山”,最终将“坐吃山空”,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如何促进梵净山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如何能把游人和客商留下来,使他们能在梵净山住下、能在铜仁消费?策划人认为,除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宣传外,重点在于创新,应实施“文化留人”战略,特别是“传统文化留人

4、”战略,重点应走传统文化商业化、产业化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梵净山周边地区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毗邻的凤凰县,通过对自身古城文化、文学文化(沈从文)、书画文化(黄永玉)的宣传和产业化开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常德市,凭借一道创新的“诗墙”产业化运作而一举成名,并也由此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还有黔东南的“西江苗寨”等。对此,就梵净山而言,推进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易经文化的融合建设,不失为一大创新举措,打造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产业化发展,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科学发展路。当前“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26,以及铜仁经济的快速发展、梵净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铜仁交通“

5、瓶颈”的打通,为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发挥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优势,开发出一条佛教易经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将梵净山区域的传统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助推梵净山区域的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有良好的项目资源优势:1、梵净山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是联合国“人与生物自然保护圈”成员,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梵净山旅游业蓬勃发展,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2、梵净山具有厚实而独特的佛教文化资源。首先,梵净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发

6、展于明清,是名山中唯一的弥勒道场,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其次,梵净山的佛教文化是一种“三教合一”的佛教文化。梵净山所在的“铜仁市”,其名字的来源具有独特的渊源和厚实的文化。据《铜仁府志》记载,元朝一渔人在铜仁锦江河中的铜岩脚下打捞出三尊铜像,分别是释道儒的始祖如来佛、老子和孔子,这说明早在元朝时期,释道儒三教便在铜仁得到了融合发展。在全国,没有哪一个地名的来源体现了“三教合一”这一意义,而“26铜仁”名字的源由却体现了这点。第三梵净山供奉的是佛,而我国另外四大名山供奉的是菩萨。用现在话讲,佛是佛教界的最高领导,而菩萨是中层干部。佛教的最高领导坐阵梵净山,尤显梵净山之尊。同时,在五大佛教名山中,

7、梵净山之“梵净”二字,最能体现佛教之教义,最能体现佛教的“清静”、“洁净”、“净土”等教义,最能体现弥勒净土信仰。第四,梵净山金顶上的两座古庙,一边是释迦殿,另一边是弥勒殿,中间一座天桥相连。如来佛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从释迦殿通过天桥走向弥勒殿,寓意着从现在走向未来。同时也充分说明如来佛与弥勒佛的交接班在梵净山。一山之巅同时有象征现在和过去的两座古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3、梵净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