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

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

ID:2013413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_第1页
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_第2页
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_第3页
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_第4页
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课堂高效的问题基本描述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大家公认的对“高效课堂”的描述。当这个口号越提越响的时候,我的理解就是“高效课堂”,高效是课堂的目标,务实是教学的宗旨。我们会看到为数不少的公开课、优质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而在这表面光鲜的背后,总会有一些感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课堂真实性有多少?学生真的乐于学吗?学生从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能承受得住课后的当堂检测吗?这只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出的一场戏剧吗?  一、让教师真

2、正“下台”  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课堂上,摆出师道尊严的教师已经很少了,因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是受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大概在每个教师的脑子里多少都会有权威的思想残存。“满堂灌”或“满堂问”都是这些思想的产物,这些课堂模式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主动性不得调度,根本尝不到学习的乐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短短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如此算来,在40分钟的课堂里,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个问题只能享有20秒的时间。假如教师提问占用8秒,学生回答占用10秒,那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实际只有2秒。试想2秒的时间里能思考出什么来呢

3、?而如此多的课堂提问又占用了学生多少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呢?所以,高效课堂提倡:10305(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5分钟当堂达标测评时间)。  不要把课堂变成刻意表现自己的“演唱会”,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除了必要的示范外,课堂上的一切都应该还于学生。教师的魅力和影响力是渗透在整节课的每分每秒的,当整节课出现争先恐后、欢呼雀跃、生机盎然、余味无穷的局面时,当大家都在为生命而狂欢时,台上退居二线的你会被人高高举起。如同我们忆起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妙趣横生的课堂,就会浮现出于老幽默睿智的形象和他优美有力的板书一样,作为教师要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教师“下

4、台”,要有更多些时间在台下提高自身素质,立足学生,精心备课,潜心钻研,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处理,准确地抓住重点,一针见血地突破难点,这样才能对课堂进行高屋建瓴的驾驭,对学生有的放矢的引领,实现高效、务实的课堂。如我在教学女作家迟子建写的《灯祭》一文时,只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及组内讨论得出:“这是一位慈祥、幽默、爱女儿、爱家庭的父亲。”在三大部分分析的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回扣了第1段的中心句:那灯是不寻常的。”在同学们沉浸在温馨的父女之情中时,我用几句感情朗读把大家带入了全家失去父亲的悲哀之中,几个女同学当时就泪流满面了。这点睛之笔的几句话形成的这种课堂效果,我没

5、用一点哀伤的音乐来渲染,它的成功得益于我对整节课精准的提炼和胸有成竹的把握。  台下的呕心沥血,多想为什么而教,明确心中的责任;课上的“下台”,后思教会学生了什么,审视肩上的重担。教育家夏丐尊说得好:“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二、让学生真正“上岗”  我们要做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就得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而面对或枯燥、或重复的知识,“久经沙场”的中小学生是很少会有直接兴趣的,需要教师把学生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直接兴趣。有这样一个故事:二人旅行

6、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直接放在地上,让它吃?”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我们的课堂不妨像这位老农学一学,鲜美的嫩草总是有限的,为了吊起学生的“胃口”,把“一些草”做一点技术处理又何妨?  高效的课堂,必是质疑的课堂。现实的课堂中,学生不质疑,质疑水准不高,热情过度乱质疑等现象经常困扰广大课改教师,把责任归咎于学生是消极的推卸。我们要善于在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之间建构有效的信息转换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

7、呈现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之前,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依次向学生展示问题赖以显现的知识背景及新旧知识之间的问题冲突。通常对学生而言,这时思维中的答案一部分是已知的,一部分是未知的。已知的需要在师生互动中重温,未知的则需要师生共同解决。在这种由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氛围中,问题被十分鲜明地在背景上凸显出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引导学生形成相关的问题意识,这样,课堂质疑的质量就大大提高了。  大家推崇高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