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

ID:20135733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_第1页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_第2页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_第3页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崔安妮1,2,姜鑫1,2,郑毅帆1,2,王欢1,2(1.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113122;2.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866)摘要:利用从全国采集的土样中收集到的28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分离并筛选出28株高毒力共生菌株,对高毒力菌株的毒素进行初步提取,利用水稻恶苗病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共生菌NC34-3B的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抑菌活性最高,抑菌圈半径为17.50mm。.jyqkail__"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data-cfemail="6b8fc8c

2、25259585b5d5b5c59522b1a1a45080406">[email protected];通讯,王欢(1977-),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研究,()13654011667(电子信箱)zanhuan@163.com。农业是其他生产的基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而农业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病虫害的防治。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台,生物防治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以其杀虫迅速、对人畜安全、寄主范围广、抗逆性强等优点,引起国际高度重视。随着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共生细菌的多种生物学功能陆续被发现,

3、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杀虫、抑菌、抗肿瘤和杀线虫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类新型的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物资源[1-5]。本研究初步分离了共生菌的代谢产物,通过生物测定对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为共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试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共生菌抑菌活性提供物质基础,为开发新的生物杀菌剂提供新材料。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真菌:水稻恶苗病菌。供试昆虫:大蜡螟幼虫(Galleriamellonella)。供试试剂:碱性EDTA溶液(NaHCO310g/L;EDTA1mmol/L;pH8.0);透析袋(国产27.7mm

4、,透析相对分子质量12000~14000D)。供试培养基:牛肉汤培养基;NA培养基;PDA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供试线虫品系:A24,HZ,NC34,Otio,15-2,Ht1,1,2,SY5,8,03100C,03101Y,03121H,0312-4,0321-2,0355BC,0355DJ,0356H,0361D,0362W,0384Q,0385D,0386L,0389,0396Y,0397C2,0398B,0399H。1.2方法1.2.1共生菌的分离用昆虫病原线虫感染健康的大蜡螟5龄幼虫,虫体死亡后对其表面消毒,将其体液接种于鉴别培养基(NBT

5、A)28℃恒温箱中培养[6],待平板上出现单菌落时,观察菌落颜色,蓝色为I型菌,红色为II型菌[7],挑取单菌落于NBTA平板上划线纯化一次,再挑取单菌落转接于NA斜面培养基,放于28℃恒温箱中培养后,放到冰箱中4℃保存[8]。1.2.2透析袋的处理在碱性EDTA溶液中将透析袋煮沸15min,用去离子水彻底清洗;然后放在1mmol/LEDTA(pH8.0)中再煮沸15min,冷却后,存放于4℃备用。1.2.3共生菌毒素的初步提取将菌株分别接入牛肉汤培养基中,160r/min、28℃振荡培养48h,制成发酵液后,在冷冻离心机中(4℃,10000r/m

6、in)离心15min,取其上清液,加入饱和硫酸铵至85%,4℃静置过夜,再于冷冻离心机中离心10min,取其沉淀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透析48h,期间多次更换去离子水,彻底去除溶液中的硫酸铵,再将菌液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48h,所得干粉即毒素的粗提物,于-20℃保存,备用。生物测定时将毒素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5mg/mL即为供试样品。1.2.4共生菌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试验将灭菌后的直径为6mm的小圆滤纸片在供试样中浸润5min后,放入PDA培养基平板中心,将水稻小斑菌分4块放在滤纸片的四周,距培养皿边沿2cm处。每平板为1个重复,

7、每处理设3个重复,设置去离子水为对照,放置于2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d后测量抑菌圈大小,对各数据用SPSS17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知,28个品系共生菌菌株的毒素对水稻恶苗病菌均有抑菌活性。经SPSS分析,共生菌NC34-3B毒素的抑菌活性最高,对水稻恶苗的抑菌圈半径为17.50mm,而抑菌圈半径与NC34-3B无显著差异的菌株为A24-6R、15-2-1R、Ht1-1R、1-1R、2-2R、SY5-5B、0321-2-1B、0355BC-1B、0355DJ-3R、0362W-1B、0389-2R、0397C2-1

8、B、0398B-2R,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5.17、15.00、15.70、15.83、16.50、15.67、16.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