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

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

ID:2013946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_第1页
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_第2页
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_第3页
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_第4页
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点拨” 智在“相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点拨”智在“相机”【摘要】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然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再进行沟通、交流,总结各自的理解、感悟的过程,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然而,受个人阅历和思想认识水平的制约,阅读中学生有时对文本的解读会出现思维阻滞,甚至于认识错误,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点拨。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相机点拨”,简述了几种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相机点拨  【】G632【】A【】1674-4810(2011)05-0120-02    “点拨教

2、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学生看作主动、发展的主体,通过教师的点拨、启思,引发学生不断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从而促使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建构知识、增长智慧、获得审美愉悦。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做到点拨得法,点拨及时,即要“相机而行”。只有这样,才能用“点金”之术,帮助学生拨开云雾,排除学习中的认知障碍,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攫取知识,发展能力。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相机点拨”,简介几种方法。  一点思维阻滞处,拨变通之路  阅读过程中,受认知水平和认知方法、习惯的影响,学生对文本难免有不解之处,

3、阅读思维常常会出现梗塞甚至短路,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点拨,以拨正他们的思路。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习惯运用顺向思维,思维路向常常因单一而受到局限和困扰。为了拓展思维,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不断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多向思维的品质。如,在引导学生赏析苏轼的《东栏梨花》中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时,设问: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问题一出,全体失声,学生根本就不知从何切入解读。但老师从表现技法:衬

4、托、象征、对比、虚实一点拨,学生经过思考即可作出分析:“梨花淡白”是以实笔泛写印象中的梨花,而“一株雪”则是以虚笔写“东栏梨花”,虚实交错,富于变化,强化了对摹写对象的认识,并非重复。也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了,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割裂。  二点质疑不解处,拨解疑之法  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大胆鼓励学生质疑,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及时有说服力的解疑排难,尤其要注重解疑方法的点化。如,夏衍《包身工》中

5、的一段: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有学生提出:这段文字中“工作”一词多次反复,最后还用了同义词“做工”,这种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的多次套用,不啰嗦吗?这样用有何深意?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只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多次反复用词以示强调。其实,只要你稍作思考就会发现,“工作”一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还隐含了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包含了心中升腾的愤怒之情。如此一点拨,学生就能顺利地开掘要表达的深意:强烈地指出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

6、动,以增强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和批判力量。这样质疑、释疑,就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刻理解了。  又如,鲁迅《祝福》中一段祥林嫂与“我”的对话:“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也许有罢。”“那么也就有地狱了?”“论理,就该也有。”“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实在,我说不清。”有学生说:“这段对话说得很玄,前后似乎相矛盾,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当学生一提出此问,我接过话茬儿:不错!就是要通过展示两个人物的矛盾心理,来传达他的创作意图,请分析一下两人的心理活动的纠结点。于是有学生答:祥林嫂的心理矛盾是既“希

7、望其(指灵魂)有,又希望其无。”“我”的心理矛盾是:既不愿使她想与儿子“团聚”的希望失落,也不愿让她再背上死后被“阎王锯开”的恐惧。因此,一个一问再问,越问越实;一个愈答愈虚,终于陷入了“说不清”的两难之中。如此质疑、释疑,不仅能加深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还能品味在塑造人物时把握人物心理进行对话描写的高超技巧,而这正是阅读应达到的目标之一。  三点关键要害处,拨认知误区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一些主题深蕴、内容博大精深、表现手法奇巧的文学作品或文章,学生理解势必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

8、着重抓住作品的主旨和主要艺术风格,进行点拨,要点在关键处、要害区,以拨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如,在赏析苏轼的词《定风波》时,设问:词人在词中阐发什么人生哲理?词的文眼是什么?如何理解?学生能很快找出文眼“风雨”二字,但分析欠深刻周全。此时,老师就可进行及时点拨:词中主要是写词人在风雨中前行,实写眼前之景,虚写心中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