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ID:20162726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0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_第1页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_第2页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_第3页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_第4页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程芳龙汉武丙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木格局和发展方向。德育思想在其教育理念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仁”为核心、以促进个体德性人格的养成和现实伦理秩序的完善为宗旨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前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基木内容学校德育重要启示孔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提出了以“&lsqU0;仁’为核心,‘仁人君了’为最高理想人格”的德育思想,对提高全民

2、族的道德文化水平、维护国家的安定、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贝献。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木内容儒家思想以其傅大精深、源远流L<而著称;孔子的德育思想作为其源头,内容也非常丰富。1.“圣贤”、“君子”的德育目标关于“圣贤”人格,儒家论述很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心性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道德品质足以为人楷模、教化百姓;二是外在的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建立了丰功伟绩,其历史作用足以名垂千古、百世共仰。”不过孔子认为一般人是难以达到圣贤人格的,他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就连孔子自己也不敢承认己经达到这一目标。在现

3、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努力做到的是成为“君子”。孔子的德育目标是将人培养成道德高尚的“君子”。孔子对“君子”有着多方面的定义。《论语·里仁》中讲,君子“无终H之间违仁”,君子的言行举止必须遵行仁的原则。1.“仁人”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是以“仁”为内核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释了“仁”的内涵。《论语·颜渊》讲“仁者爱人”,“爱人”是“仁”的一个基本内容,“仁”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里要条件。“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的教育0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冇良

4、好的道德品质,因此不论何吋何地,君子都要始终保持仁德。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里,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就是对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对外实行“仁政”以安百姓,实现个人的社会责任。孔子的这种主张集中体现在“仁人”。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这种爱不只是爱自己和家人,还要推及其他人,此所谓“泛爱众,而亲仁”(《论语·里仁》)。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根源在于家庭血缘关系之上的亲情之爱,所以,“仁者爱人”也当由这种亲情之爱向外延伸到爱他人和爱社会。孔子复“礼”是重要的德育内容,也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礼”强调的是整体社

5、会秩序对个体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礼”包含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内容,作为规定和约束各种行为规范的普遍准则,苏0的是维护尊卑冇序的等级秩序和社会政治稳定,体现的是秩序精神。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与“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礼”是“仁”的体现,是“仁”的范体;“仁”是“礼”的核心,是“礼”的灵魂。作为十分崇拜孔子的孟子,非常肯定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坦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孟子·离委下》)他把仁与人心相等同:“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2.“慎独”、“力行”的德育方法(1)学思并重。孔子强调在德育过

6、程中要做到学思并重。“学”是指学习道德知识,是提高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对道德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思”是指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或道德标准。孔子认为学是非常重要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身体力行。“行”指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方法,也是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孔子提倡力行,他要求言行相顾,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要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证实。他认为只言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人,作为一般人也应当是“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在言行关系上,孔子更注重行,一是“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行”,二是“君子欲讷于言而

7、敏于行”,三是君子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儒家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主张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将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逐渐形成道德习惯,在无形中对他人起到示范作用。(3)“修身”、“内省”、“慎独”。孔子认为要成为有仁德的人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因此强调“修身为本”,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所谓“修己”就是指“内圣”,即加强内在的道德修养,实现个人的独立人格;所谓“安百姓”,就是承担外在的社会责任,完成一定的历史使命。孔子非常强调“内省”。“内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