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

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

ID:20183126

大小:350.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11

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_第1页
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_第2页
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_第3页
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_第4页
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文言虚词讲解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高考接轨: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1.分清虚实要求:六王毕,四海一黄鹤一去不复返动词 统一副词 一旦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令壮者无取老妇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通“娶”夺取动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2.辨明用法有些虚词

2、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4.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1)兼词兼词是

3、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辨别方法:1、看语法结构。分析句子成分(辨别实词、虚词)。2、找对应位置的词。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3、注意特殊标志段与段、句与句的衔接,常由一些虚词充当标志性词语。这些词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情、表关联等。a.“夫、若夫、故夫、且夫、盖”等,用在段首引议论,发语词,不译。b.“至于、至、至若、至如”等,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另说一层意思。c.“嗟夫、呜

4、呼”等,用在段首抒发感叹。d.“是故、是以、虽然、然则、盖”等,表事情关联。4、注意语气表达。根据语句表达的语气推断虚词用法。一般有表推测、反诘、商量、命令等语气。5、联系具体语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6、看删换变化;替换法。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7、看句式特点。注意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等。高考文言虚词考查范围(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具体看《名师》。自我检测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顷之,烟炎张天。《三国志》

5、②真州逐之城门外。《<指南录>后序》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又试之鸡。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我欲因之梦吴越。⑧吾欲之南海,何如?A.②⑥⑧/③④/①⑤⑦B.②⑤⑦/①③④/⑥⑧C.①④⑤/②⑥⑦/③⑧D.③⑤⑥/①⑧/②④⑦B(1烟火遮满天空。炎:同焰。2在真州被赶出城外,差点儿(由于)走投无路而急死)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②成以其小,劣之。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⑥则或咎其欲出者。⑦欲加之罪,其无辞乎。A.③⑤

6、B.①②C.④⑤D.⑥⑦A(1他们2它3其中4代我5其中6那,那些,远指7表反问语气助词)3.下列句子中的“之、其”全部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君将哀而生之乎。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④安陵君其许寡人。⑤我见相如,必辱之。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⑦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⑧会其怒,不敢献。A.①⑥⑦⑧B.②③⑥⑧C.①④⑤⑧D.③⑤⑦⑧D(注意,它也属于第三人称代词)4.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楚之南有冥灵者。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屈原者,名平

7、,楚之同姓也。D(A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树。ABC解释成“…的东西”,D表判断,不翻译。)5.下列句子中“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吾翁即若翁。④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⑤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⑥若入前为寿。⑦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A.①②⑥B.②③⑦C.④⑤D.⑦⑧C(3、6解释成“你”,表对称。解释成定语“你的”。8解释成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6.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③

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⑤问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