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初探

识字教学初探

ID:20193757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识字教学初探_第1页
识字教学初探_第2页
识字教学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识字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识字教学初探张斌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心小学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许多低年级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识字教学,很多教师甚至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处理识字教学,也因此造成了两节课完不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教师没有恰当的把握识字要求对于低年级儿童,要认的字,只要求孩子能从视觉上抓住字的整体轮廓性,能够在阅读时直呼出它的读音就行。而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对于会认的字也釆用了会写字的要求,请孩子们去分析这个字的字形结构。这样就提高了难度,也浪费掉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二、教学形式上字文分割学生没兴趣学现今的识字教学,大部分教师所釆用的基木方法是:老师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画岀生字,自学生字,互相读读,几分钟以后检查自学情况。教师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既不带拼音,也不带熟字,孤零零地写在卡片或黑板上,让学生读几遍以后,再想想怎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不把字放在课文中去学更不考虑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乂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教孩子们的识字呢?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

3、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火。识字量的多少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根基。因此,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4、,分析学生识字生活化的兴奋点,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字兴趣,设计识字教学,体现识字教学的层次性、趣味性。我简单介绍以下几种低年级识字方法:1.摘桃子:课件出示一幅画着桃树的画,树上挂着有生字的桃子,让学生带有小动物的头饰,(鼠标左键单击)认识哪个生字就摘哪个桃子,看谁摘得多。孩子们都好像真的在摘桃子,更准确的说都好像在抢桃子,生怕自己摘的桃子比别人少,课堂气氛活跃。2.青蛙过河:课件出示一幅画着柳树、荷花、小鱼的池塘画,池塘里、荷叶上有许多青蛙(拼音或字)学生说出对应生字组成词,小组接力,(可分男女

5、)小组竞赛看哪组先过河。3.折纸玩具识字:孩子都爱折纸,我就教孩子用纸折个玩具(如小猪蹄、小狐狸、小燕子等)把生字写在上面,孩子边玩边学,识字特别快,记忆准确率也很高,这也真正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夺红旗:出示课件(带有小红旗、梯子台阶的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词,看哪组同学读的字音准、说的词语多,说完词语后,小组从说过的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哪组既对又快就夺得红旗。孩子们多数争强好胜,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十分好。5.转盘识字:“字盘”转动自如,好玩有趣,就像一个玩具。利用“字盘”随机转动识字,符合孩子们的身心

6、特点,适合他们的“口味”。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简单。学生还可自制字盘,与父母、同学一起学>J,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1.生字开花:此种方法也可以称为“扩词法”。即通过对生字的扩词丰富孩子们的识字面。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听到、看到一些好词妙词,通过课堂启发,他们脱U而出,老师就抓住这些好词,让孩子们记在书上,进行词语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识字量愈来愈大,同吋也启迪孩子在学习上要做有心人。2.找朋友:课前准备一些能组成生字的部首,学生带上头饰,并把它们组成生字,选择一个字中的几个部首的小朋友手拉手找朋友。教师还可以准备能组成词语的

7、两个字、让学生手拉手、交朋友。(边组字、认字边拍手唱《找朋友》的儿歌)活动中孩子都能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更轻松、更自主的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在生活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这个老师的带领下,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粘燥的识字和阅读将会成为一种乐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