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与培养

谈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与培养

ID:20211257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谈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与培养_第1页
谈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与培养_第2页
谈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与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与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与培养兰红河北青县第一中学062650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个丰盈的生命!这个比喻充分地说明了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即把课堂上的“要我学”变为“我想学”一一教学成效的关键取决于学生主体认知的增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唯如此,才能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仍旧举步维艰。如何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一言以蔽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向生活要效率,创设情境枯燥乏味,满堂灌的

2、模式早已无法适应学生需求。为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银行的产生》时:我创设情景,分角色表演,再现了黄宏的小品《杨白劳与黄世仁》,指出民间借贷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进而围绕“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一一货币经营业一一兼营放贷业务”归纳出银行产生的三个阶段。这样不仅使学生直观地掌握了“银行的产生”,更激发了兴趣加深了记忆。实践表明,表演的学生积极性高,其他的学生也感到新鲜,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主体意识得到发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向其他学科要效率,联系拓展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有一个感觉:高二哲学课不如高一

3、经济学课好上。原因是经济学与生活、时事联系密切,知识点多易挖掘,学生积极性也易调动。而哲学,原理乏味,答题模式固定,与生活相距甚远。再加上深奥抽象的特点,总让学生感到似是而非,于是许多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哲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当然,这是哲学与经济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那如何使得哲学课既能让学生掌握原理,又生趣盎然呢?1.“鸟鸣蝉噪”一一组织讨论,开展师生互动矛盾,是整个辩证法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在以往的哲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理解诸如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等。在上《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一课吋,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4、,而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首诗:《钟山即事》(王安石·宋)和《入若耶溪》(王籍·六朝)一一“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一一“餘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然后组织学生就其中的“一鸟不鸣山更幽”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感悟哪句诗更优美,为什么?最后一致得出结论:王籍的“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比王安石的“一鸟不鸣山更幽”更好。这是因为:唯夏日蝉噪,方知松涛风声倶息,愈显山林静寂;唯鸟鸣宛啭,方知人迹不至,

5、更显山林清幽,以“蝉躁”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黄庭坚的评价:王安石是“点金成铁”一一从文学的角度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躁和静、鸣和幽是什么关系?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一一即哲学上所讲:矛盾。在此基础上,矛盾的两个基础属性的内涵,学生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2.“横岭侧峰”一一设置“陷阱”,促进师生共鸣古诗词往往用朴实的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使人增长智慧,通晓事理。讲授唯物论中“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吋,必须讲清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是一种主动创造的过程。正因如此

6、,不同的人观察同一客观对象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知识点,在第六课“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中,表述得十分清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体系、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显然这个“立场”的角度不是唯一的一一苏轼的《题西林壁》:一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从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此言一出,班上立即有同学朗读了李约的《观祈雨》:一一“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是从不同的阶级立场的角度来解释。这种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钻研的精神,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效

7、果之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0标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识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吋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这两首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形象感悟到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内涵,还能够主动生成关于“意识不是镜子的印象,不是直观等同”的观念,同时能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情感。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马克思也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把哲学的教学等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我们应该还哲学的“本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哲学,能用睿智

8、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