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ID:20226334

大小:15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8

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_第1页
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_第2页
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_第3页
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_第4页
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开题报告_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院##届论文开题报告院系:专业:姓名:指导老师: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实证研究摘要一、研究现状二、选题意义三、研究方法四、数据来源及已做工作五、研究内容六、主要参考文献七、研究计划一研究现状一般认为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要界定低碳城市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

2、但英国并没有界定低碳经济的概念,也没有给出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气候组织在发布的报告《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回顾了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低碳经济道路带来的收益。二选题意义发展低碳经济被认为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都以建设低碳城市为荣。我国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能源供应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正确解决,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个城市也在寻求发展低碳经济,来改变这种困境。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低碳城

3、市评价体系,来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个符合实际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三研究方法(1)主成分分析法(PCA):本文提出以低碳发展为核心,经济发展为手段,社会发展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最高综合指数为低碳城市综合发展度,用来评价一个城市低碳经济的综合水平。它包含经济发展指数、低碳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称为三个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下面,又包含若干个终极指标。在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时,考虑到综合评价的结果常常与指标权重的确定、合并规则的选取密切相关,因而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各子

4、系统指标数目均较多,这时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在评价中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2)层次分析法(AHP):在计算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时,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评价体系各子系统的权重。主要是因为层次分析法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在计算了马鞍山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之后,我们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三个子系统得分进行综合,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求出各个子系统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出2000—2009年马鞍山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3)论文流程图收集数据(安徽省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

5、,实践调查获得)整理所得数据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时间因素。计算三个子系统的贡献率计算三个子系统的权重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2000—2009年马鞍山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四数据来源及已做工作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实践调查,网络搜索数据可得性:有些较易获得,有些较难获得已做工作: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搜集相关论文及资料。五论文内容目前,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很多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企图争夺新时期低碳城市的制高点。但是有关如何定义低碳城市,低碳城市发展呈现出

6、哪些特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这是人们迫切想了解的。因此本文从解释低碳城市内涵出发,逐步明确低碳城市所包含的现实内容,通过一些更加具体的统计指标,对现实内容进行准确描述。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国内外先进低碳社区和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低碳城市有关的城市评价体系;第二部分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建立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及选用的评价模型;第三部分,本文根据现有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结合搜集、整理的数据,拟对马鞍山市2000年以来低碳城市发展情况进行分项和综合评价;第四部分在

7、总结马鞍山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马鞍山市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六主要参考文献[1]岸边.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的新亮点[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于达维.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财经网,2008.11.27.[3]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7A).[4]金石.WWF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J].环境保护,2008,(2A).[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何晓铭.安

8、徽省低碳经济发展[J].经济纵横,2010.06.[7]谷永新,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建筑节能.2008(8):24-25.[8]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0.[9]气候集团.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