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

ID:20227324

大小:31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9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轾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喝,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声,从后窍喷出一阵

2、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中的“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2.选文第二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请举出具体的例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

3、去了”一句写得很精彩,请简要赏析。4.仔细阅读选文,请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的原因。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句中“短短”和“无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下面一段文字也写了一个“乐园”,与选段相比较:从全文的角度来看,两个乐园对于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做简单分析说明阅读链接: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有山有水。尤其是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有—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

4、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然后,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等它爬出来逃跑时,再一把捉住。……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节选自程海《三颗枸杞豆》)7.选段多方面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有什么作用?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48.文段开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强调的重点在哪一句?这样写有何作用?9

5、.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的内容?(二)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

6、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1.长妈妈为什么要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文中写的是百草园,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关于美女蛇的这段经历?12.结

7、合选文内容说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无味”的含义及作用。13.作者为何抓住很多动词来详尽地描绘了捕鸟的方法?14.文中的划线句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三)(1)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粱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14(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

8、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3)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种虫,名日“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4)“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5)“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些怒色了。(6)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