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

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

ID:20234704

大小:278.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11

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_第1页
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_第2页
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_第3页
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_第4页
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肤病课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接触性皮炎10/4/2021定义: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10/4/2021【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按其发病机理的不同可分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大类。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是致敏物,在高浓度时则为剌激物或毒性物质。1、原发性剌激物由于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10/4/20212、接触性致敏物该类物质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

2、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粘膜发生变态反炎症。引起接触性皮炎的致敏物质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10/4/2021二、发病机理1、原发刺激性反应:由接触物的直接刺激引起,与刺激物的化学性质、浓度、接触的时间成正比。2、接触性致敏反应为典型的迟发型IV型变态反应,接触物为致敏因子。初次接触的诱导期:4天再次接触的激发期:24-48小时内10/4/2021初次接触:Hapten+HLA-DR(LC)→T淋巴细胞致敏→增殖、分化↗效应T淋巴细胞↘记忆T淋巴细胞→全身再次接触:Hapten+HLA-DR(LC)

3、→已致敏的T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记忆T淋巴细胞→全身10/4/2021【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1.发病前有接触致敏物史;2.发病部位:皮损发生于接触部位。但搔抓后可将致病物带到远隔皮损部位,产生性质类似的病变;3.皮损特点:境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水疱、大疱,甚至糜烂、坏死;4.自觉症状:瘙痒或灼痛感;5.起病较急,但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10/4/202110/4/2021二、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由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皮损一开始时炎症反应不明显,可呈亚急性皮炎表现,为红斑、丘疹,境界

4、可不清楚;或由于长期反复接触发病,局部呈慢性皮炎改变,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如洗涤剂引起的手部接触性皮炎。10/4/2021三、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1.尿布皮炎主要原因是尿布更换不勤,尿液被产氨的细菌分解,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特点:(1)多见于婴儿;(2)损害边缘清楚,与尿布包扎方式一致;(3)皮损呈大片潮红,亦可发生斑丘疹、丘疱疹、脓疱、糜烂及溃疡。2.漆性皮炎接触大漆或其挥发性气体引起过敏。(1)急性起病;(2)皮疹多见于暴露部位,以手背、面部为主;(3)为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4)自觉痛痒及灼热感。少数病人可以伴

5、发全身反应。10/4/20213、化妆品皮炎由接触化妆品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主要过敏原系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如香料、苯甲酸、安息香、苯甲醇、苯甲酸苄脂、丁香酸等。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不等,临床特点:(1)部位:颜面部或化妆品接触处;(2)红肿、丘疹、丘疱疹,(3)自觉痛痒及灼热感。10/4/2021【诊断】1、特殊的接触史;2、皮损发生部位:接触部位;3、皮损的特征:境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水疱、大疱、糜烂、坏死;4、接触物斑贴试验阳性;5、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再次接触复发。10/4/2021【防治】接触性

6、皮炎的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1、全身抗过敏治疗:抗组胺药物;静脉滴注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必要时可以使用皮质激素。2、局部治疗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预防:尽量避免再接触致敏原,以防再发。10/4/2021荨麻疹10/4/2021定义: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损害为风团。10/4/2021【病因】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大多数患者常常找不到确切原因。常见的病因如下:1.食物:最常见的有鱼虾、蟹、蛋类;2.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

7、剂、各种疫苗、磺胺等;3.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10/4/2021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刺激;5.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接触荨麻或吸人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6.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7.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10/4/2021【发病机制】有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一、变态反应性多数为I型变态反应,少数为II型或III型。I型变态反应:首次:Ag→IgE+肥大细胞→脱颗粒→(嗜碱性粒细胞)释放

8、化学介质→血管通透性↑、扩张(组胺、激肽)10/4/2021II型变态反应:见于输血反应,多发生在选择性IgA缺乏患者。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