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中心设计

国际交流中心设计

ID:20248268

大小:5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0-09

国际交流中心设计_第1页
国际交流中心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国际交流中心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际交流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设计5综合体设计)1设计任务为方便学术交流,某大学拟新建国际交流中心——集会议、办公、商业、接待、客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建筑。2设计原则2.1综合性本设计为综合体建筑类型,应尊重高校的发展要求,建筑平面功能经济合理,营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多功能建筑空间。2.2城市性注重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应强调城市性、地域性、高校校园特性的表达,既考虑与校园内部空间的有机延伸,同时注重城市干道围合界面的双重特点。2.3公共性注重国际交流中心的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等类型空间的运用。通过对交流中心功能空间、环境、各专业技术融合创新

2、,突出交流中心功能的综合性和多元性。2.4地域性国际交流中心设计应充分体现武汉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功能、技术、生态”为主题展开设计。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风和气候,在平立剖面的设计上,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利用自然日光的照度与热量、自然风,使之造福于使用者,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武汉市的气候环境特点(详见建筑设计资料集一)3设计要求3.1功能构成及面积要求本项目为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50000m2,局部21层(仅作参考),使用面积利用系数80%。功能在满足学校内部使用的同时,考虑部分功能对社会开放。具体功能设置如

3、下:序号主要分区分区建筑面积(m2)主要用房1公共区8000门厅大堂、餐厅、康乐、多功能厅2客房区12000(450床)标准客房190间、套房50套、豪华套房10套3办公区写字间8000灵活划分、可考虑出租4会议区学术交流区5000会议厅(300人)、中会议室(150人)、小会议室(60人)5商业40006后勤区3000办公用房、微机用房、洗衣房设计之前应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本项目详细的功能用房一览表。应对经营模式做出策划,根据其经营模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结构形式。所有单体建筑的面积统一按总建筑面积进行控制,根据需要允许±10%面

4、积误差。23.2用地布局及交通组织要求l用地布局设计合理,统筹安排客房、会议、办公、道路停车、绿化等各项用地功能分区,较好处理与周边用地的衔接问题。l场地设计中对抗震、消防、环保、节地等因素考虑周全。l交通流线合理清晰。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各类人流行为模式、景观组织等各种因素,组织便捷、畅达、安全、舒适的道路系统。l停车设施科学合理、满足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停车要求。3.3景观环境及建筑造型要求l突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处于邻近城市干道的特殊性,体现总体规划的标志性、校园制高点、对外性等意图。l建筑造型要有利于功能发挥,注重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形和城市立面的设

5、计,外观设计庄重、简洁、大气,具有一定的标志性。3.4经济性要求建筑构造及结构经济、安全合理,建筑设计及材料的使用考虑到建筑节能、建筑环保等因素。3.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l建筑面积50000m2,不包含地下部分;l建筑高度结合方案进行,不超过100m;l建筑密度小于30%,绿地率大于35%,地下停车位不少于160个,地上不少于40个;l建筑退规划主干道道路红线不少于30M,次干道建筑红线不少于15M。3.6建筑设计成果要求l设计说明l图纸总平面图(比例尺1:500)各层平面图(比例尺1:200)立面图(比例尺1:200,不少于2个)剖面图彩色透视图各

6、类分析图4、教学参考资料4.1《建筑设计资料集》,相关建筑规范、规定。4.2《国外当代旅馆建筑设计精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李艾芳等4.3《宾馆·旅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日)高木干朗4.4《旅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英)恩特威斯尔4.5《旅馆建筑》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吕宁兴徐怡静2009年11月30日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