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美学绪论

第一章-美学绪论

ID:20269551

大小:2.09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9

第一章-美学绪论_第1页
第一章-美学绪论_第2页
第一章-美学绪论_第3页
第一章-美学绪论_第4页
第一章-美学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美学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学第一章.绪论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一、美是什么?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2、“美是什么”问题的探讨3、“美”的特点4、中西方人眼中的“美”二、美学是什么?1、美学学科的确立2、中西方美学学科特点3、美学与门类艺术学、一般艺术学的区别三、为什么学习美学?四、怎样学习美学?一、美是什么?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此后不同学者、艺术家、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美学流派。美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但研究“美是什么”问题,必须用抽象的哲学方法揭示蕴含在美的事

2、物中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因此,美学是一门抽象性、思辨性、哲学性较强的学科。2.关于“美是什么”问题的探讨(1)客观派: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客观形式因素有联系;(2)主观派: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结果。(3)关系论派: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两者结合或统一的关系中。3.美的特点(1)形象性(2)情感性(3)超越性4.中、

3、西方人眼中的“美”(1)中国人眼中的“美”“羊大为美”,由此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人心中的美解读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用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对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二是用于伦理评价,是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就人的美而言,美是内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2)西方人眼中的“美”狭义之美: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精神的快感者。广义之美:则不限

4、于此,还包含崇高、悲壮、滑稽等其他各种美的范畴,这种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对象的内在性质。(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及史书中对美的谈论(2)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美的论述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2)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的发表,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二、美学是什么?“美学”的本义是“感性学”美学之父:鲍姆加登(A.G.Baumgarten,1

5、714-1762)学科定义:“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二)美学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语言哲学历史学等神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数学理学工学(三)中外美学学科特点对比:西方美学偏向抽象性、思辨性、系统性中国美学偏向直观性、感悟性、零散性1、西方有三种美学:(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制度等),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等。(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如康德、克罗齐(直觉美学)、立普斯(移情美学)、布洛(心理

6、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美学)(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如黑格尔美学、丹纳的艺术哲学2、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控制性质。孟子:充实之谓美。主张人性的美为:阳刚之美,浩然之

7、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中和”之美形成互补。(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老子《道德经》:提出美与恶;真与善等。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结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不着一字,

8、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缀石叠山,借景引景,创造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感觉,将禅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实景中生出禅境,从有限到无限,于缥缈中见韵致,于空灵中见精神…..最终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写意化的自然美和诗画一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