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七章 元·明·清(三)

12第七章 元·明·清(三)

ID:20271248

大小:12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1

12第七章 元·明·清(三)_第1页
12第七章 元·明·清(三)_第2页
12第七章 元·明·清(三)_第3页
12第七章 元·明·清(三)_第4页
12第七章 元·明·清(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12第七章 元·明·清(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 元·明·清(三)第三节明代实物   一都市   北京城,今日北京市之规模,实明太祖以下诸帝所陆续经营,而有系统之计划,则定自成祖之时。盖明之北京本元故都。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为北平府,缩其城之北五里,其后更展其南里许,遂成今日北京近似正方形之内城,其外城则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所建也。成祖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改建皇城于燕王府之东,悉如金陵之制,而宏敞过之,遂形成明清之规模。其制以宫城(紫禁城)为核心,周以皇城,最外乃为京城。禁城西侧,皇城以内,就原有之太液池琼岛作西苑,以为游宴之所,即今之三海公园也。城中街道

2、系统,以各城门为干道中轴,故北京各大街莫不广阔平直,长亘数里。其内城干道以南北向者为多,而小巷或胡同则多东西向;至于外城则干道在城中相交作十字形,北半小巷以东西向者为多,而南半小巷则多南北向焉。城中街道相交处或重要地点往往以牌坊门楼之属为饰;而各街至城门处之城楼,巍然高耸,气象尤为庄严。皇城诸门,丹楹黄瓦,在都市设计上尤为无上之街中点景饰。   我国自上古以来,营国筑室,首重都城计划。汉唐长安规模尤大,而隋文帝所建之大兴城(即唐之长安城)皇宫,官府,民居,各有区域,界限清晰,树后世城市设计分区制之型范,高瞻远识,尤足钦敬。明之北京,在基本原则

3、上实遵循隋唐长安之规划,清代因之,以至于今,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就近代都市计划观点论,庞大之皇城及西苑,梗立全城之中,使内城东西两部间之交通梗阻不便,为其缺点之最大者,然在当时,一切以皇室尊严为第一前提。民众交通问题,非设计人所考虑者也。   二明代木构   大同城楼[1](第124图)山西大同东南西三门城楼与城同为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所建,为现存明代木构之最古者,诸楼平面均为凸字形,后部广五间,其前突出部分广三间,全部周以回廊。楼之外观,分上中下三层,檐三层。下两层檐之上缘,即紧沿其上层窗之下口。每层均较下一层

4、收入少许。屋顶前后两卷相连,均为九脊顶。其各层梁架,均为月梁,各层梁间承以极低之驼峰。外檐斗拱下檐为单杪重拱,上两层檐为双杪重拱,逐跳计心。补间铺作正面三间用两朵,山面用一朵,梢间走廊不用,其斗拱之特点数事:   (一)上两层泥道拱与慢拱之上更施拱一层,成“三拱”之制,为罕见之例;   (二)上两层柱头铺作之耍头乃梁头之延长,其宽较华拱稍大,为后世明清梁头加大之始。   大同钟楼[见注1](第125图)在大同城内。平面三间,正方形;高两层,檐三重;上层周绕以腰檐平坐,上作九脊顶。下层斗拱单杪重拱,每间补间铺作一朵;平坐双杪重拱,上檐单杪单昂重

5、拱,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一朵,稍间无。腰檐斗拱特小,单杪重拱,每间补间铺作两朵,志称钟楼建于明,今考其全部结构手法,与城楼诸多相同,想当时所建也。   开福寺大殿[2](第126、127图)在河北景县。寺建于明洪武中。大殿则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殿广五间,深四间,单檐四阿顶;但在前面另加廊,两端仅及梢间之半。殿身中三间开敞,安装格扇,而稍间为雄厚砖墙,以接受廊之两端,权衡至为洽当。殿身斗拱单杪双昂,昂嘴纤长,虽梁头不见加大,但补间铺作,当心间及次间均增至四朵之多,已渐呈繁琐之象矣,殿内藻井于斗八之上以交叉斜拱构成螺旋顶,至为精美(第127图

6、)。   社稷坛享殿[3](第128图)殿在社稷坛之北,建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今中山公园之中山堂也。殿平面长方形,广五间,深四间,单檐九脊顶,立于简单阶基之上。殿斗拱单杪双下昂,重拱造;其第一层昂为平置假昂,第二层则后尾挑起,其上耍头亦将后尾挑起,但在第二层昂尾之下,另施上昂一层。殿内梁枋断面高厚之比例,近于三与二;其阑额亦颇高,而普拍枋宽度,则与阑额之厚相等,皆明初显著之特征也。   长陵棱恩殿[见注3](第129、130图)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明十三陵所在。长陵为成祖陵,十三陵中规制最宏。关于陵寝当于下文另述,兹先叙长陵棱

7、恩殿木构。陵以成祖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完成,殿亦同时物。殿平面广九间,深五间,较之北京清故宫太和殿深度虽稍逊,而广过之,两者面积大致相等,同为国内最大之木构。其外观重檐四阿顶,立于三层白石陛上。下檐斗拱单杪双下昂,上檐双杪双下昂。其下檐斗拱自第二层以上,引伸斜上者六层,实拍相联,缀以三福云伏莲销,已形成明清通行之溜金科。其补间铺作当心间加至八朵之多。上檐斗拱则唯第二层昂及耍头后尾延长,压于下平榑之下;在比例上,其昂尾之长,尚为前所未见也。殿全部木料均为香楠,当心间四内柱特大(径一点一七米),自顶至根,一木构成,为稀有之巨观。殿梁额横断

8、面均狭而高,不若后世之近乎正方形者。殿内藻井当中三间较高,两侧三间较低。殿于民国二十四年经北平市政府修葺。   北京护国寺[4]寺本名崇国寺,其创始无考,金元之际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