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ID:20295564

大小:3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1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_第1页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_第2页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_第3页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_第4页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见表9-9)。表9-9气候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气候成因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6℃左右,年降水量2000mm以上,为均雨型常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高温,依降水多少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750~1000mm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半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形成湿季;冬半年在信风带控制下,形成干季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地区常年高温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25mm

2、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东南亚和南亚最显著全年高温,年均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mm左右,依降水分为旱雨季。风向随季节有明显转变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25°~35°之间亚欧大陆东岸冬季盛行偏北风,温和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亚热带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年降水量300~1000mm左右受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

3、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左右终年受西风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在40°N~60°N之间大陆内部大致在35°N~55°N之间亚欧大陆东岸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终年干旱少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500~600mm左右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圈附近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寒带极

4、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全年皆冬,最热月气温不超过5℃;降水少,多云雾寒带极地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全年酷寒,月均温均在0℃以下,降水稀少。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山地高原地区气温、湿度、风力等随高度增加变化明显6.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1)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的称为台风或飓风,是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称台风,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形成的称飓风。

5、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亚洲东部、南部和北美洲东海岸国家受灾频繁。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2)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和短时间的大暴雨会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1)降雨的等级:24小时降雨量是50~99.9mm,为暴雨;100~249.9mm为大暴雨;不小于250mm为特大暴雨。我国的暴雨除西部沙漠地区外,普遍存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2)暴雨的形成条件: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较长时间。3)发生地区:全

6、球范围普遍发生。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4)预防措施:利用气象卫星的监控,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并结合防洪措施。(3)干旱。因长时间降水偏少或无降水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是一个突出性的世界问题。(4)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目前,除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提醒有关部门作好防风、防寒的准备外,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7.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将

7、导致海平面上升。同时,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强,造成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2)排入大气的氯氟烃,严重破坏臭氧层。臭氧减少,射向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会危及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渔业造成破坏。并因氯氟烃也是温室气体而引起温室效应,可能导致世界气候变暖。(3)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由于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我国的酸雨主要来自燃烧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约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

8、90%),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酸雨区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占我国面积的40%。酸雨会造成水体、土壤酸化,影响生物生长繁殖;危害森林;腐蚀建筑物;危及人体健康等危害。(4)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人们日常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