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疾病课件

创伤性疾病课件

ID:20310004

大小:1.1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12

创伤性疾病课件_第1页
创伤性疾病课件_第2页
创伤性疾病课件_第3页
创伤性疾病课件_第4页
创伤性疾病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性疾病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教研室罗森亮【概述】创伤(trauma)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气伤;狭义的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临床多见的是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致的损伤,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导致的却软组织破损、出血、脏器破裂、骨折、关节脱位等。第一节损伤损伤(injury)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病因和分类】(一)按致伤原因分: 擦伤刺伤 挫伤扭伤 切割伤挤压伤(挤压综合症)撕裂伤震荡

2、伤(又称冲击伤)火器伤【病因和分类】(二)按损伤部位分: 颅脑损伤颌面部损伤 颈部损伤胸(背)损伤 腹(腰)部损伤、骨盆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肢体损伤(三)按受伤组织分类:可分为 软组织、骨骼、内脏器官损伤。【病因和分类】(四)按皮肤完整性分; 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按伤道又分:盲管伤、贯通伤、切线伤、反跳伤)。(五)按损伤程度分: 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度损伤。【病理生理】(一)局部反应损伤后,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外渗,白细胞等趋化因子迅速集聚于伤处以吞噬和清除致病菌或异物,其病理过程与一般炎症相同,一般3~5日后逐渐消退。 (

3、二)全身反应损伤可引起神经内分泌活动增强,组织功能和代谢发生应激性改变。1、发热:损伤释放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发热。【病理生理】2、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疼痛、血容量不足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以及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代偿性保证回心血量。3、代谢反应:基础代谢率增高,分解代谢增强导致负氮平衡;表现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反应迟钝。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致水钠潴留。4、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损伤可致机体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易发生感染。【病理生理】(三)损伤的修复1、修复的基本方式:完全修复:

4、即缺损组织完全由原来性质的组织细胞修。(愈后结构功能与原组织相同)不完全修复:是由成纤维细胞增生替代代替原来的组织,而形成瘢痕愈合。2、损伤的修复过程(三阶段): (1)炎性反应阶段:约3~5天。伤口由血凝块充填;而后,血浆纤维蛋白沉积构成网架,封闭创口。 (2)肉芽形成阶段: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经增殖、分化、迁移,形成肉芽组织充填伤口。 (3)组织塑形阶段:胶原纤维交联和强度的增加,多余的胶原纤维被降解和吸收,毛细血管网逐步消退,黏蛋白和水分减少,伤部外观和功能得到改善。3、损伤的愈合类型 (1)一期愈合:又称原发愈合。伤口修复以

5、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伤口边缘整齐、严密、呈线状,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见于创伤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 (2)二期愈合:又称瘢痕愈合。伤口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需周围上皮逐渐覆盖或植皮后才能愈合。局部结构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见于组织缺损较大、感染或异物存留的伤口。3、影响损伤愈合的因素(1)局部因素:①细菌感染;②创口内异物;③血运障碍;④特殊部位(如关节处)(2)全身性因素:①年龄(老年人);②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肿瘤等;③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或肥胖;④药物:抑制细胞增生药(如皮质类固醇);⑤免疫功能低下。

6、【临床表现】(一)症状:1、疼痛:2、发热: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①体温>38OC或<36OC;②心率>90次/分钟;③呼吸>20次/分钟或过度通气,PaC02<4.3kPa(32mmHg);④血白细胞计数>12X109/L或<4X109/L或未成熟细胞>0.1%。4、其他:可伴有食欲减退、倦怠和失眠等【临床表现】(二)体征1、生命体征改变(P↑、R↑、BP↓)2、创口和出血3、压痛和肿胀4、活动或功能障碍↓↓↓【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和红细胞比容(失血、感染)。2、尿常规、尿淀粉酶检查(泌尿系和胰腺

7、的损伤)。3、血生化检查:肾功能检查—肾损伤;淀粉酶检查—胰腺损伤;血电解质检测和血气分析。【辅助检查】(二)影像学检查1、X线透视或摄片:可证实有无骨折、脱位、金属异物存留和胸、腹腔内游离气体。2、CT和MRI:主要用于颅脑损伤的检查。MRI对脊髓、颅底、骨盆底部等处损伤的诊断具优越性。3、B超检查:实质性器官损伤和腔内积液。【辅助检查】(三)诊断性穿刺:内脏器官破裂、出血。(四)置管灌洗检查:诊断性穿刺不能明确诊断,可穿刺后置导管灌洗,抽取灌洗液作检查(如腹腔灌洗)。(五)监测中心静脉压可判断血容量和心功能。【处理原则】(一)现场

8、急救:原则:先重后轻 先简单后复杂。顺序:呼吸窒息、心跳骤停→严重出血→休克→骨折→软组织。【处理原则】(二)手术治疗适于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内脏器官损伤、出血者。1、清创术(debridement):目的预防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