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生理作用

肝脏的生理作用

ID:2032541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肝脏的生理作用_第1页
肝脏的生理作用_第2页
肝脏的生理作用_第3页
肝脏的生理作用_第4页
肝脏的生理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脏的生理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消化生理10/12/02肝臟的生理作用1.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維持血糖的正常a.血糖高時,將葡萄糖轉變成肝醣b.血糖低時,將肝醣轉變成葡萄糖c.將胺基酸、果醣,半乳糖轉變成葡萄糖d.將葡萄糖轉變成脂肪2.脂肪的代謝a.從乙醯輔酶A分解出脂肪酸b.將過量的乙醯輔酶轉變成酮體c.合成脂蛋白d.合成膽固醇和磷脂質e.將膽固醇分解成膽鹽f.儲存脂肪3.蛋白質的代謝a.將胺基酸去除胺基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或轉變成碳水化合物或脂肪b.將有毒的氨轉變成較不具毒性的尿素,由尿排出c.合成大部分的血漿蛋白d.將一種胺基酸轉變成另一種胺基酸4.解毒作用能排除青黴素、紅黴素、磺醯胺等藥物,以及女性素、雄

2、性素、甲狀腺素等5.膽汁排泄亦即中醫所強調的將血液中的毒素由肝臟分解後有大腸排出。肝臟能將來自血紅素之膽紅素分泌到膽之中,再經腸中細菌的分解而由糞便排出6.合成膽鹽能乳化及吸收脂肪,膽固醇、磷脂質及脂蛋白7.儲存肝醣、維他命A,B12,D,E,K銅及鐵質肝細胞可以與銅或鐵結合成銅蛋白或鐵蛋白而儲存於肝臟8.過濾血液9.活化維他命D膽囊儲存及濃縮膽汁,可以濃縮十倍一直到需要時再將之釋放膽汁的生理作用肝細胞每天大約產生800–1000cc的膽汁。正常時為黃褐色或橄欖綠。Ph為7.6–8.6具有鹼性。含有膽鹽、膽固醇、卵磷質、膽色素,其中部分為排泄物,部分為消化液。乳化作用膽鹽可將脂肪分

3、解,幫助脂肪的消化溶解作用膽固醇受膽鹽與卵磷質作用而溶於膽汁中排毒作用膽汁中主要的膽色素為膽紅質,當紅血球被破壞時,鐵、球蛋白及膽紅質被釋出;鐵及球蛋白在加入循環使用,但部分的膽紅質會排到膽管,最後在腸內分解成尿膽素原,就是糞便的主要顏色,因此由糞便的顏色、形狀氣味約可以了解排毒的情況。膽結石如果膽汁中的膽鹽或卵磷質不足,或膽固醇過量,則膽固醇會從膽汁中沉澱,結晶形成結石黃疸如果肝臟不能排除膽紅質,則大量的膽紅質進入血液中再循環,並聚集到組織裏而造成皮膚及眼睛成黃色。肝循環肝臟從肝動脈得到新鮮含氧的血液,從肝門靜脈得到剛從大腸及小腸等吸收營養物質的缺氧靜脈血;兩種血液共同流入肝小葉

4、,氧及大部分的營養物質與一些毒素均被肝細胞處理。營養物質被儲存或製成新物質,毒素則依肝功能的強若被去除毒性或被堆積起來。由肝細胞製造的產物或身體其他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被釋回血中,流入中央靜脈最後流入肝靜脈。膽汁並不釋入血液中。肝臟是鹼性元素鈉最主要的倉庫。正常的膽汁是鹼性的。當肝為了中和酸性的血液而排出大量的鈉,漸漸地將鈉用竭時,它的功能受到嚴重的抑制而造成疾病。當鹼性的鈉不夠時,肝中和毒素的能力減退,鹼性的膽汁,因鈉鹽的形成困難而變成深綠色或黑色的酸性時,則不但不能排毒解毒,本身更變成具有酸性及腐蝕作用的有毒膽汁。這些有毒膽汁在十二指腸內,將造成可怕的痙攣,日久形成十二指腸潰瘍。

5、如果這些有毒的膽汁逆流到胃則形成胃潰瘍。胰臟的生理作用胰臟可分為內分泌腺─由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約為1%外分泌腺─由腺泡細胞分泌消化液約為99%每天大約分泌1200–1500cc的胰液,為清澈無色的液體。主要和有水、鹽類、重碳酸鈉及消化。重碳酸鈉使胰液呈弱鹼性(PH7.1–8.2)可以改變由胃之強酸消化的胃蛋白酶作用,而使食糜變成弱鹼以適合小腸內的消化吸收作用。胰液中的酶1.胰澱粉酶2.胰蛋白酶3.胰凝乳蛋白酶4.羧基多胜酶5.胰脂肪酶6.核醣核酸酶7.去氧核醣核酸酶胰管與總膽管匯合成肝胰壺腹而開口進入距胃幽門約10公分的十二指腸。胰臟與肝臟所分泌的消化液,經此而注入從胃出來的食糜中

6、,準備進入小腸以行消化及吸收作用。小腸的生理作用食物的消化及吸收主要在小腸進行。長約6公尺,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幾乎百分之九十的吸收作用在小腸進行,只有約10%在大腸及胃。因此小腸有特別的構造(絨毛)以增進吸收效率。小腸絨毛有兩組脈管血管─包括小動脈、小靜脈及微血管網淋巴管、及稱為乳糜管的微淋巴管機械性的消化分節運動─將食糜充分地與消化液混合,每分鐘重覆12–16次蠕動─將食糜沿腸管推動前進,每分鐘約前進1公分,食糜大約在小腸中停約3–5小時。化學性的消化1.碳水化合物─將雙醣分解成單糖2.蛋白質─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3.脂肪─將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及單酸甘油脂4.核酸吸收作用碳

7、水化合物: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必須消化成單糖的形式才能為小腸吸收→絨毛的微血管→門靜脈進入肝→肝大靜脈→心臟→循環全身。蛋白質:大部分的蛋白質經消化成胺基酸後,在十二指腸與空腸內→絨毛的微血管→門靜脈進入肝→肝大靜脈→心臟→循環全身。小部份的蛋白質與脂肪酸等結合→乳糜管→胸管→下靜脈→血液循環→肝動脈→肝脂肪:脂肪經乳化及消化後被分解成脂肪酸與單酸甘油脂。又分為短鏈脂肪酸(少於10-12個碳原子)與長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絨毛微血管→肝→心→循環全身長鏈脂肪酸及單酸甘油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