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ID:20343803

大小:5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2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_第1页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_第2页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_第3页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_第4页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完成人刘奕心班级09升段中药班学制二年制专业中药学指导教师吴杰完成日期2011年3月12号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真空液相层析法等,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其味苦

2、、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舒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提高心室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微循环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静脉血液瘀滞,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具有抗体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内外凝血系统功能、减少血小板、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作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等[1]。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丹参作为能够预防和治疗人类面临的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之一,它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近年来,丹

3、参的临床疗效备受关注,因此,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研究丹参有效成分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微波辅助萃取法(microwave-assistedextraction,MAE)、加压液体萃取法(pressurizedliquidextraction,PLE)、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HSCCC)和真空液相层析法(vacuumliquidchromatography,VLC)等。通过查阅国内

4、外相关文献,本文对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1丹参有效成分的演变  20世纪30~60年代,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为脂溶性成分。1979年姚俊严等从丹参中分离出原儿茶醛,从而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水溶性成分。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人们在分离丹参水溶性酚酸成分时,发现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水溶性酚酸。  丹参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包括①二萜醌类,如丹参酮I,IIA,IIB、异丹参酮I,II、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二氢异丹参酮I等;②酚酸类,如丹酚酸A—K、原儿茶醛、丹参素、熊果酸、异阿魏酸等;③其它成分,如黄芩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氨基酸、无机元素等。丹参

5、有效成分通常被归为两大类: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目前,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2]。2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丹参有效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因此提取分离工艺分为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水溶性成分酚酸类的提取分离。近年来,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到: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酚酸类的提取分离。笔者分析了各种提取分离法的优缺点,为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2.1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丹参的有效成分复杂,总有效成分的

6、提取率较低。主要的提取方法有醇提法[3]、超声法[4]、CO2超临界萃取法(SFE)[5]。梯度渗漉法具有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溶剂用量少,适合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中药材提取等优点。刘杨等[6]通过比较回流法、一般渗漉法和梯度渗漉法3种提取工艺对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为梯度渗漉法。当二氧化碳处于临界状态(温度31.26℃,压力72.9atm)以上时,即为超临界流体。张玉祥等[7]通过对多种提取工艺(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超临界萃取法)的比较,得出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这是由于传统方法多数都有加热过程或产热过程,而超临界萃取法受热小,

7、并且同时具有液体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气体的传递特性,萃取后溶质和溶剂易于分离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或提纯。而丹参酮ⅡA对光不稳定,丹酚酸B受热易分解,这就是传统提取方法的提取率较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低的原因。2.2二萜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又称丹参酮,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等。丹参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较早,对其提取分离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其提取方法主要有醇提法[8],超声提取法[9],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10],微波辅助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