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课件

法学概论课件

ID:20349182

大小:943.00 KB

页数:93页

时间:2018-10-12

法学概论课件_第1页
法学概论课件_第2页
法学概论课件_第3页
法学概论课件_第4页
法学概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学概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学概论第一讲法理和宪法学第二讲刑法学第三讲民法第四讲劳动合同法第五讲诉讼法第一讲法理和宪法学案例:格里斯诉帕尔默帕尔默是其祖父所立遗嘱指定的财产继承人,他害怕这位新近再婚的老人可能会更改遗嘱而使他一无所获。于是,在1882年他在纽约用毒药杀害了自己的祖父。有一个问题是明确的:即他触犯了刑法,要负刑事责任。还有一个不明确的问题就是:帕尔默还合法拥有对他祖父财产的继承权吗?一方面,帕尔默祖父的遗嘱是合法有效的。(严格的规则主义)另一方面,是否要考虑法律的价值取向?任何人都不能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获利。第一部分法

2、理 一、什么是法?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法律规范的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模式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最有争议的规定:班主任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法律和道德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法律和道德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三、立法谁有权制定法律?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地方人大、人大常委会如何制定法律?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四、法律关系什么是法律关系

3、?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客体内容行为指向的对象权利义务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事实。如出生、死亡、签订合同等等。五、司法◆司法体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的原则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司法独立4、司法责任原则◆司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2、合法3、及时第二部分宪法案例2001年8月青岛三名高中毕业生一纸诉状将教育部起诉到法院,要求受教育的平等权。以

4、后陆续有两会委员提出了受教育的平等权的议案。一、宪法我们公民意味着什么?控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人权根本法使成文法体系化母法平衡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总章程二、宪法的历史宪政的发源地是英国1215年《大宪章》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中国宪法的历史三、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国家制度国体政体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

5、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特殊人群的特殊权利第二讲刑法学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6、。一组数据截止到2008年10月底,我国私人机动车1.67亿辆08年车祸死亡人数为7.4万人美国:截止到07年底有2亿只民用枪支,约3万人死于枪击。一、犯罪概念、犯罪构成一、犯罪的概念(一)概念:犯罪即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二)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惩罚性[相关法条]《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

7、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二、犯罪构成【概念】:犯罪构成即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体。【注】我国刑法通说是在犯罪成立意义上适用犯罪构成(要件)概念。即在我国,犯罪构成就是犯罪成立要件,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其成立犯罪的充要条件。体系: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年龄犯罪主体自然人法人:法定性刑事责任能力身份过失犯罪客体:

8、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单一客体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次要客体作为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不作为危害结果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行为时间、地点和方法等思想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相关法条]《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5条:应当预见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